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赢子婴的现代都市小说《优秀文集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汾清三杯”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芈华赢子婴,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优秀文集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精彩片段
听到子婴的话,嬴政的笑容僵住了。
自己这才把扶苏送去历练,这就让王燕回来?
嬴政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有王燕看着,才能在雍城待的安生。
真要让王燕回宫,扶苏可怎办?
“大父,你就让我去见见我娘吧……”可没成想,子婴接下来说了这一句。
嬴政暗自松了一口气,想到子婴毕竟才三岁,几日不见娘亲,相见也是正常。
于是哄着道:“好,等王贲破了大梁城的危机,就让你去!”
子婴噘着嘴,内心也有点担忧,不知道自己的大舅能否完成任务。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担忧过头,王贲可是秦国的猛将,截一个运粮队伍有什么难的?
……
大梁城。
王贲站在城墙上,目光望着远处,前方光秃秃的一览无余,他好似在等待着什么,可等了许久,什么也没有。
良久,他问道:“信,送出去多久了?”
身旁的副将闻言,立刻上前道:“回将军,已有半月有余,快马加鞭,算着日子,信早已送到,想必粮草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不会有粮草的。”王贲叹了口气,周围的将士闻言,皆是低头不语。
一个月前,项燕亲率四十万大军抵达大梁城,直接对着城池猛攻。
城内粮草短缺,王贲亲自站在城墙头上率军抵抗,在楚国攻城器械的配合下,硬生生顶住了半个月的猛攻。
原本以为,项燕打不下大梁城会顺势退去,毕竟楚国的失地都已经收复了。
可没想到,这项燕,竟然直奔函谷关而去。
王贲怎么想也不理解,连大梁城都没打下来,项燕竟想着要打下函谷关?
莫不是城夫之战,给了项燕莫大的勇气。
虽然秦军败了,可大秦的底蕴还在。
秦军锐士,上马可敌赵边骑,下马可当魏武卒,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好手。
而项燕此去函谷关,必然无功而返。
但,楚军此去直接阻断了大梁城和大秦的联系,城内粮草不多,该如何是好?
王贲无奈,只得写信求助大王,希望大王能解大梁城的困境。
可大秦唯一的东出门户被阻断。
运粮队,又怎么能抵达得了大梁城呢?
走水路倒是可以,粮草运到潼关,再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即可抵达大梁城。
可秦国水运匮乏,比不得楚国,哪里有这么多船只运粮?
所以陆运,是唯一的路,可函谷关被围,粮草又哪里运的出来?
年初攻伐楚国,李信和蒙恬兵分两路,势如破竹,会师于城父,王贲却是收了李信的信件。
“还请王贲兄速救,只待粮草运达,必是我等攻下楚都之时……”
这时候,王贲才知道,本该陈郢运往前线的十万旦粮草,不知为何未能送达。
王贲也没多想陈郢的变故,毕竟,王贲和昌平君,多少算半个亲家。
亲家没按时完成大王的调令,自己又收到好友的求救,大梁城屯储的十万旦军粮,王贲便做了主张运去了城父。
可万万没想到……
昌平君这一反叛,不但坑死了李信和蒙恬,也坑死了王贲。
谁能想到,项燕竟这般厉害,摧枯拉朽般就击败了秦军主力。
王贲甚至连筹集粮草的机会都没,就已被项燕给围住了。
好在……王贲第一时间封锁了大梁城,城内的讯息外人不知,城内五万锐士的军粮,撑不了多久。
想到这些,王贲忽又问道:“城内的几大士族,还能再接济点粮草吗?”
副将闻言,叹息一声道:“将军,那几个大户已经接济了两次,真的……没有了……”
是啊,已经借过两次了,地主家也没了余粮。
至于城内的百姓,王贲围困大梁城好几个月,城破后,有能力的早就逃难了。
剩下的,能保着自己就不错了。
等不到救援,王贲内心焦虑,“城内的粮草还够几天?”
副将盘算了下,赶忙道:“这半个月已经缩减了一半口食,每日按照这个定量,大概还能坚持半个月。”
王贲转过头来,望着城内的锐士,虽然各个面露憔悴之色,可依旧挺直胸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见王贲愁眉不展,一旁的副将开口道:“将军!我等愿与大梁城共存亡!”
“我等愿与大梁城共存亡!”身后的将士们,也都齐声高呼,盯着王贲,眼神中透出了决绝。
他们早已知晓,将军派人安排了船只,若是真的守不住,还可以渡河返回大秦。
可他们不愿意!
这大梁城可以打下来,实属不易,不知道多少个锐士弟兄倒在了城墙下,其中不乏城内将士的手足兄弟和叔伯长辈。
流了这么多的血,才拿下的大梁城,怎么能让给楚国?
望着手底下,这群将士,王贲很是感动,整理了下情绪,大声道:“今日之局面皆因我而起,你们叫嚷什么,该共存亡的是我!传下去,家里是独子的都往后靠,若真守不住了,让这帮人先走。”
虽然安排了船只渡河,可五万大军,短时间内,并不能全部渡过。
至于游过黄河,眼下冬季,且不说这黄河汹涌,端是一个激流过来,人也见不了影了。
听到王贲这话,眼前的几十名将士,均都跪了下去,城门上站岗的见状也都跟着跪了下去。
这些人,都是跟着王贲南征北战的精锐,借出去了粮草,可没有一个人怪罪王贲。
领头的副将,带着哭腔道:“将军,莫要说什么浑话,粮食没了,可以让人去打鱼,可以吃草根,大不了吃些树皮,只待我等坚持下去,大王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的。”
王贲心里一阵感动,可这冬天时节,黄河哪里能打到这么多鱼,哪里有这么多树皮和草根给你充饥?
叹了一口气,王贲喝道:“都起来吧。”
眼下,毕竟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候,保不准大王真的有办法呢?
将士们刚起身,就听见远处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城墙众人顿时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衣衫褴褛的斥候,骑马疾驰而来。
衣着上可以看出,这是秦国的斥候。
那人到了城下,一拉马绳,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简大声道:“快开门,传大王的手令!”
王贲不敢含糊,立刻让人开了城门,自己下了城墙迎了上去。
他知道,这封竹简是大梁城最后的希望了。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事实上,李斯确实猜到了大王的想法。
能在这个节骨点问这个问题,一定不是大王心血来潮。
大王盯着小公子的去向,问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显。
能破楚国者,王翦是也。
可王翦年岁已高,这一次更是称病回家养老,不知道大王是真的要召回他么?
听到李斯说完,嬴政却是笑了,“怎么?话就说一半,继续,到底是才合适。”
“大王,适合统帅六十万大军的人选,非王翦莫属。”猜出了大王的心思后,李斯放心地说出了答案。
嬴政闻言,没有回话,半晌后才点点头。
可紧跟着又叹了口气。
“大王不必叹气,王翦虽然固执,可小公子已经前往雍城,搞不好能说服王翦将军。”
嬴政转过头来,望着李斯,眼眸中有着赞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都被他看穿了。
能在自己惆怅的时候,出言安慰,这李斯挺上道的。
“王翦是个倔脾气。”嬴政开口道,“这去雍城养病,摆明了就是生闷气,估摸着现在正等着我登门呢。”
年初商议,王翦要六十万大军才能伐楚,可李信才要二十万即可,嬴政选用了李信的计谋,王翦则称病回了雍城。
可眼下,李斯大败而归,倒是真的需要六十万大军时,却只有王翦合适,他不正等着大王上门谢罪么?
“大王,我观小公子人中龙凤,虽三岁,可已通人事,想必他知晓大王难处,此次前去乃是劝导王翦将军。”赵高见缝插针上前劝慰。
“是啊,大王,小公子这等聪慧之人,臣可是闻所未闻,一定能够带着王翦将军归朝。”李斯也附和道。
听到两人夸赞自己的孙子,嬴政听完很是受用。
带着笑意道:“子婴……确实不错,可别依仗人家一个三岁的孩童,等到人马调度齐全,你二人随我去一趟雍城。”
“诺!”
……
咸阳距离雍城并不远,三日的路程便已快到。
还未到城门口,坐在马车里的子婴,就听外面来报:“将军,雍城外,有一队人马正在等候。”
蒙毅点点头,转身对着马车整箱禀报,子婴掀起帘子自己出来了。
“想必是我娘亲,在等着我了。”
……
刚出咸阳时,子婴就派遣了信使去了雍城。
估摸着扶苏夫妇早就在城外等着了,几个月不见,王燕也是想儿子紧了。
等看到车队,不等车队走近,她倒是直接骑马赶了过来。
这时候的子婴,正站在马车上,只看到一袭红衣的人冲了过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王燕单手提了起来。
“子婴……想死为娘了。”王燕搂着子婴就扶着上了马。
蒙毅早就看到了王燕,自然没有阻止。
可没想到,这王燕竟然抱着子婴就朝着雍城赶了过去。
无奈之下,蒙毅只好带着其余人,朝着雍城而去。
感受到脸上的泪水,子婴也是抽噎了一下,低声道:“娘亲可好?”
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王燕却是哭的更厉害了,当初在章台宫外,听到子婴开口说话。
王燕感动不已,可转眼间就与儿子分别了。
每天在雍城,就是担心子婴吃不好穿不暖的。
这算下时间,都过去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听到自己儿子竟然被封侯了。
也是大感意外,没想到子婴一个人在王宫内,过的比自己想象中的好。
这反而让她有了一种失落感。
到了城门外,子婴却见一帮子身穿铠甲的将士,早已等着 了,而另一边,却是一大群的百姓,在翘首以盼。
半晌后,芈华问赵高:“赵高,这些个军功,能封个什么爵位?”
果然!大王真的要给自己的孙子封爵。
可三岁的孩子啊,而且还是长孙太过奇幻。
赵高几乎没有思索,直接开口道:“回大王,按照大军律法,这等数量的军功,当加封九阶五大夫!”
赵高说完,便直接退了回去。
李斯深吸一口气,一次就直接升到了九阶,虽说对子婴没什么用,可也足够吹牛的了。
“怎么样?子婴,有什么想说的?”听到赵高的话,芈华笑着问。
子婴此刻还懵懵懂懂,对于大秦的军功制度,子婴知道不多,三岁的孩子,哪里能有多少的记忆?
于是子婴思索了下,问:“能换吗?”
“嗯?”芈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而一旁的赵高和蒙毅都听的清楚,台下的百官,也听的清清楚楚。
不少人心中暗骂,果真是三岁小儿啊,这到手的爵位竟然不要。
有人更是哀叹,莫不是小公子想拿这居委换点糖果?这果真是暴殄天物啊。
可转念一想,大家也就释然了。
对方是谁?人家是大王的长孙啊,搞不好未来还是大秦的君王,哪里需要个什么爵位?
可能在他看来,这等爵位还真比不上一个糖果。
李斯在心里又急又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自己累个半死都没能有半个爵位,可人家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把爵位都不当一回事。
一旁的赵高也是错愕了半晌,片刻开口道:“小公子莫开玩笑,这五大夫爵位可不小,哪什么换也不值当呢!”
赵高有意示好,虽然子婴这一脉失了势,可子婴表现的太过突出。
此刻的他越来越后悔收了胡亥当弟子,这胡亥跟着自己学习大秦的刑罚典籍,真个迟钝笨拙。
如果换成时子婴来学,想必早就进展神速。
子婴这时候,眨巴着眼睛,望着芈华,认真道:“换我娘可以吗?”
芈华的笑意僵住了,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提出这般要求。
毕竟,才三岁的娃儿,离了母亲一个多月,想必想念的紧。
可自己毕竟下了令,岂是那么容易收回来的?
何况,自己的儿子扶苏,还需要王燕的协助。
那这自然,只能让自己的孙子苦一苦了。
一想到这孩子的经历和自己这般相像,芈华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台下的群臣也沉默了,这样的要求才符合三岁孩子的习惯。
纵使再聪慧的子婴,也需要娘亲。
感慨后的芈华,道:“不必换了,找个日子,让蒙毅带你回雍城,去看看他们。”
“谢谢大父!”子婴立刻道谢。
让自己的护卫送自己过去,大父对自己的偏爱,子婴也看在眼里。
“可这军功你还是的领,子婴听封!”
听到这话,子婴立刻从芈华身上爬了下来,小跑到芈华对面,跪了下来。
滑稽可爱的莫要,惹得大臣么,抚须轻笑。
“子婴献计有功,今,封子婴为五大夫……”
……
九阶五大夫,这个爵位虽然不高,可普通人想要达到,基本上不可能。
斩杀170多名敌军,这等战绩,可无法达成。
当然,等你往上升后,有胜利的战役也可以增加军功。
像王贲等人,并不需要靠斩杀敌军,来获取军功。
五大夫,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可想要再往上,那就难如登天。
如果不是从小进行的培养,或者是天赋异禀,很少有人可以爬到将军的职位。
只有位居高位,升迁才更加的容易。
子婴当然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人会理会一个三岁小孩的话,可子婴还是想开口。
看着眼前扶苏落寞的身影,子婴意识到,这不但是千古一帝,还是自己的大父!
不管众人怎么想,子婴还是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三个字细若蚊声,可大殿内这般安静,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众人心中疑惑,这大殿内,怎么突然有小孩的声音?
当看到大王扭头望着自己的长孙子婴时,众人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说话的是小公子子婴!
可咸阳城内,哪个人不知道,这小公子虽然生的可爱喜人,可三岁了压根口不能言啊!
三岁不能言语,这放在民间也是迟缓痴傻之人,大王为了这事没少请大夫前来治疗。
可看完之后,小公子身无异样,只是发育迟缓而已。
这要是在个普通人家,也就是个小事罢了,顶多孩童蠢笨痴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照样可以生活下去。
可子婴,生在的是帝王之家,虽贵为长孙,若是真的蠢笨痴傻,以后与这王位可就无缘了。
但今日,这子婴不言则已,一开口就是这石破天惊之言,恰恰是在这大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可朝堂议事,毕竟不是儿戏,群臣的议论顿时响起。
“恭喜大王,小公子终于开口,可这决议还望大王三思啊!”
“是啊,三岁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复杂艰辛,大王明断秋毫,此时决不是进攻楚国的最佳时机。”
……
人群议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劝大王三思,可这子婴一开口,让朝堂的气氛变得不一样。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当然要属李斯了。
调集兵马,干系最大的,除了领军的将领外,就要属他了。
当大殿内的群臣和自己一条心时,李斯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这帮武将,为了军功再度抢邀着要去攻打楚国。
好在,李信和蒙恬给他们打了一个样,连这两个猛人都折戟楚国,哪位武将还敢出这个头?
而文官们,李斯倒是不担心,自己虽然掌控全国的后勤调度,可执行下去,免不得其他官员的配合。
动员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从各地汇集,其中的粮草辎重,衣物补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大秦也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楚国也是横跨千里的大国,大秦高度施压反而会助长了楚国的内部团结。
负刍虽然不足挂齿,可在大秦半辈子的昌平君已经归了楚国,这就让战争的难度更上了一个档次。
原本,只要再沉默几秒,兴许大王就会从长计议,哪怕依旧要攻打楚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多些准备时间。
可当李斯听到“我赞同”,瞪大了眼睛望着子婴,哭笑不得。
虽然三岁孩童所言,当不得真,可他毕竟是大王的长孙,而此刻又站在高台之上,李斯摸不准大王的想法。
此刻的扶苏也是错愕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能听懂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印象里的反应迟缓的孙子完全不一样。
他望着那幼小的声音,反倒来了兴致,问道:“来,你说说,你为什么赞同要打楚国?”
这话一出,李斯顿时松了口气,这三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道理?
大王这样一问,等到子婴答不上来,这调集大军的事宜,还可以再缓上一缓。
子婴闻言,站在原地没有立即说话,他自然知道,楚国必灭。
可也不是在今年。
此刻的年月,应该是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
而楚国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23年,时间还需要2年,对于历史系的他来说,这段历史他自然熟悉。
秦王政23年,扶苏差王翦率领五十万大军攻伐楚国,次年楚国灭亡。
这也是子婴敢于接话的原因,楚国这一战必然要打,但,出兵的年月得是明年。
他正在想着,怎么用孩童的语气,来回答自己大父的问题,一旁的赵高倒是先开了口。
望着子婴愣在原地,赵高上前连忙谄笑道:“大王说笑了,小公子今日才开口吐言,哪里知晓这般多的言语,或许是刚才跟着大王念叨了几句,仿着说了句‘我赞同’的话语。”
众臣听到这话,各个都松了口气,赵高说的在理,原来今日小公子才开口说话,兴许是跟着大王念叨了一句赞同。
而此时,李斯终于放下了心来。
大王虽然为人霸道,可他是个明君,不会因一时的怒气而冲动。
当初,自己写的谏逐客令,被多少同僚劝阻,莫要忤逆了大王的意愿。
可大王看完后,还是遵循了正确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并给自己加升到了廷尉。
李斯相信,大王不会这么糊涂!
扶苏心中也默叹了一口气,赵高说得多,小孩子学大人说话也正常,何况自己的孙子今天刚开口,刚才的话当不得真。
他默然地转过头,正想和群臣再辩解一番,可子婴这时候开口了。
“孩儿不懂得天大的道理,只知道,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它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不给它致命一击,等到它缓过气来,想要猎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股脑儿将话说完,子婴显得有点喘,可这声音实实在在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殿内的百官,顿时愣住了,没想到子婴不但开口说话,还说的这么流利。
而且举得例子恰到好处,其中道理浅显也真实。
“这……这小公子,竟能答的上来?”
“岂止答的上来,眼下的楚国不就是这副情形么?”
李斯见群臣开始为子婴说话,立刻道:“可……可我大秦,也需要休养时间啊……”
说完,就望向了台上的大王,当看到大王一脸所思,李斯心里暗道坏了。
“猎物最脆弱的时候……”扶苏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激动和一丝诧异。
这句话说得在理,此时的楚国虽然胜了秦国,可负刍夺得王位不争,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当初他认为,二十万大军就可歼灭楚国,也是看在楚国内乱之际。
虽然项燕最后逆天改命,可楚国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
曲、景、昭三家的争权夺势,还在楚国上演。
而最让扶苏诧异的,是子婴竟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想到这里,扶苏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众臣道:“你们看看,你们饱读诗书,都比不得我孙儿的见识。”
众大臣尴尬地杵在原地,低头汗颜,可转念一想,这没准是大王上朝前嘱咐小公子所言,想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否则,这般三岁就懂得这等道理,岂不是过于妖孽?
何况道理浅薄,这里谁都知道此刻楚国虚弱,可大秦刚刚才败了一仗啊。
此消彼长,还真不能说大秦稳操胜券。
未等李斯说话,一旁的王绾走出人群,再度谏言道:“大王当以国家为重,岂可因一孩童戏言,赔上这国运?”
单是现在的国土面积,就远超楚国。
现在王翦又愿意出山,这最后的统帅问题也解决了。
于是嬴政开始任命:“蒙武听令!”
“臣在!”
“你就当王翦的副将,随他一起去征伐楚国吧。”
“诺!”
……
台下的武将还在等着,可大王只定了一个统帅和副将后,便没有多说。
这让不少人倍加失望。
没有伐楚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没有军功,不少武将无声叹息。
这时候,李信却快步上前道:“大王,臣请命攻伐燕国!”
燕国的大片领土已经被秦国占领,可王室未灭,还在一隅苟活,李信见灭楚没有自己的份,立刻想要抢燕国的功劳。
嬴政笑道:“好,既然这样,你就去燕国的前线吧,但不可轻易开战,等灭了楚国,就是你动手的时候。”
李信闻言心中大喜,立刻回道:“诺!”
自此,各大将军都有了去处。
而赵高提醒的离间计,却是给子婴提了个醒。
屈家既然不得意,是不是可以从内部突破?
不过,这些还得等明年开春才出兵,眼下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原本不少大臣认为,大王这一次,是有意要打击楚国在王都内的实力。
昌平君芈启叛国,给了大王最好的理由,整个楚国外戚在大秦被一举拔除。
连长公子扶苏都受到了牵连,让不少人对于大王想要立谁当太子有了些许猜疑。
连聪明如赵高,都站在了国夫人这边,当起了胡亥的老师。
被不少人,在暗地里说这赵高,真会见风使舵。
既然扶苏被贬,那作为扶苏老丈人的王翦,自然不是最优选。
可大王最终,还是让王翦来当这个统帅,这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大王,还是有意要立扶苏为太子?
可大王在朝会也没提让扶苏回来啊?
顿时,不少人联想到,坐在大王腿上的子婴,竟然能让大王这般的恩宠,可见子婴在大王心目中的地位。
想到这一茬,不少人联想到,王翦能获得统帅的职位,多半和子婴有关。
……
王翦得了王令,却也不能在咸阳待着,眼下秦国各方的人马汇集雍城。
他还要去雍城坐镇,等到李斯准备好了粮草马匹,开春后,即刻开拔楚国。
在咸阳待了三日,王翦没有去芈华夫人的府上,只是应酬了一些登门道谢的客人。
第四日,便准备返回雍城。
子婴骑着王翦送的小马,前来送别。
咸阳城下,幼小的身影分外扎眼,子婴思索后,开口道:
“外大父,我知晓你心中所想,等出了函谷关,可切莫找大父要赏赐。”
得了统帅的王令,王翦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这几日也是左右逢源,这孙儿却这般和自己说,倒是让王翦诧异。
他确实有些想法,咸阳城内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和王室扯上关系。
现在,王翦坐拥六十万大军在手,可是有足够的实力推翻秦王的。
何况,扶苏软弱,长孙子婴又是自己女儿的子嗣,怎么看,这都匹配了造反的条件!
这可比,嫪毐的条件好多了。
六十万大军,大王拿什么来抵抗?
这,也是不少人,觉得大王不会让王翦统帅大军的原因。
实在是……太过危险。
王翦自然也知道其中缘由,虽说他没有不臣之心,可遭人猜疑,自然需要打消顾忌。
他都想好了,等到了函谷关,先找大王要个良田千亩的赏赐,出城后,再要个几百侍女享享福。
半晌后,实在想不出对策的王翦激动道:“好!果然厉害,没想到,我们王家,真出了个天纵奇才!”
子婴这时候有点尴尬,这两军对峙的战术,实际是他抄袭王翦的打法。
在历史上,王翦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与项燕对峙了一年之久,在楚国国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一举击败了楚国。
于是子婴老实道:“外大父,这排兵布阵,是您昨晚自己放的呀,我早上来了看到,所以记在心里。”
“啊?”正在兴头上的王翦,听到这话如一盆冷水灌体。
感情这是自己的法子,被自己的外孙给看到了?
王翦仔细地望了下舆图,可怎么回忆起来,也想不起来昨晚自己是怎么放的?
可自己三岁的孙子,断然不会撒谎,恐怕真的是自己昨晚摆上的。
不然,这三岁孙儿也太恐怖了。
想到了这里,王翦有点失落,可子婴可以看懂自己的作战方针,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于是笑道:“不要紧,既然可以看懂,说明你不在外大父之下,以后必然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王。”
王翦直接把自己内心的话说了出来,作为自己的外孙,大王的长孙,未来的大秦,大概率是要在子婴手里。
子婴也没多言,指着墙上的太阿剑,笑眯眯地盯着王翦。
王翦自然知晓子婴的想法,立刻摇头道:“既然不是你想的方法,所以打败外大父不算,这把剑你也拿不走。”
“啊?”子婴倍感失落,早知道就不说了,死皮赖脸也得要这把剑。
见外孙失落,王翦笑着道:“不过,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可以拿得动这把剑,我照样可以送给你。”
三十斤重的宝剑,这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大王赠送的宝剑,对于武将来说,那是一辈子的荣誉。
王翦哪能那么容易就送给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外孙。
“当真?”谁知子婴听了后,却是一脸的兴奋。
王翦觉得,自己是不是高兴的太早,搞不好真的阴沟里翻了车。
可这太阿剑,足足有三十斤之重,怎么看也不是个三岁小儿可以拿得动的。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王翦虽然不舍,可还是点点头道:
“当真!”
子婴心中一喜,立刻起身朝着门外跑去。
望着自己外孙的身影,王翦觉得好笑,这小家伙竟然和自己这般亲热。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隔代亲?
王翦笑着摇摇头,目光旋即又落在了桌上的舆图里。
五十万秦军与四十万楚军对峙于陈地,这是王翦早就想好的对策。
当初的自己,可不认为这样就能牵制住项燕,可今天听子婴一说,还真的是这般。
大梁城在北,陈郢在南,而陈地则在中间,楚国想要从任何方向破了秦军的布阵也不是难事。
虽说项燕勇武,可王翦也不是吃素的。
忽地,他望着陈郢一愣,这十万秦军的旗帜就矗在这里。
王翦缓缓地摇头,“我可从来没有想要夺取陈郢啊,不可能这般摆放。”
可子婴第一步就要拿下陈郢,并且说是自己昨晚摆放的?
王翦再度摇头,他十分确信,自己压根就没想过夺取陈郢,所以不可能在那边放置秦军的旗帜。
因为,他没把握!
陈郢多年以前可是楚国的都城,其城墙厚度可不比大梁城弱。
王贲攻打大梁城,可是花了几个月才想到的计谋,自己若是花大力气去打陈郢,岂不是更加浪费时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