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精品推荐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

精品推荐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

寡欢太叔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郭沛朱元璋的军事历史《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寡欢太叔”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的膝盖已经被挖空了,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行了,别跪了。去查一下左青和李伯昌,李善长陈则武的人继续盯着,刘伯温那撤回来吧。”“还有,把这封奏折给徐达送去,顺便带只烧鹅给他。”朱元璋又将那封弹劾徐增寿的奏折从暗格里拿出,扔在桌上。“传李伯昌。”朱元璋摆摆手。毛镶退去,乾清宫中又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他十分喜欢这样独处,周围的一切安静的可......

主角:郭沛朱元璋   更新:2024-02-09 15:0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郭沛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由网络作家“寡欢太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郭沛朱元璋的军事历史《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寡欢太叔”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的膝盖已经被挖空了,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行了,别跪了。去查一下左青和李伯昌,李善长陈则武的人继续盯着,刘伯温那撤回来吧。”“还有,把这封奏折给徐达送去,顺便带只烧鹅给他。”朱元璋又将那封弹劾徐增寿的奏折从暗格里拿出,扔在桌上。“传李伯昌。”朱元璋摆摆手。毛镶退去,乾清宫中又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他十分喜欢这样独处,周围的一切安静的可......

《精品推荐大明:开局我帮朱元璋解梦》精彩片段


大明洪武十四年正月十六

乾清宫中,御桌前,朱元璋的面前摆着三份奏折,其中一份系着一根红线。

第一份是一份战报,燕王朱棣塞外大捷。朱棣率兵越过长城,寻得北元骑兵。大败之,斩首三万余,俘虏五千,金银万两,牛羊无数。

其中,朱棣提到,徐增寿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当为首功,可重赏。

第二份,浙地布政使张迪弹劾徐增寿。在临安清丈的土地之中,有近万亩为魏国公徐家私田。后经查实,乃是魏国公徐达之子徐增寿名下田产。

第三份,系着红线那封,正是户部尚书左青的那些伯乐言论。

朱元璋将三封奏折重新封好,放进暗格之中。心中却十分活泛。

徐家老二和老四关系甚好,且他确实英勇,有乃父之风,战报定然不假。只是,这徐家私田的事,陈则武是不知道还是知道却不报。

一想到自家老四和陈则武的私交,还有那句“天子守国门”,朱元璋便眉头紧锁。

朱元璋手指点了点桌子,发出几声脆响。

黑暗中,那个人影再次现出。发出沙哑难听的声音,“皇爷,您吩咐。”

“陈则武近日在干什么。”朱元璋想了想,开口发问。

“过了正旦,他全天只是游山玩水,去了一次杭州的灵隐寺,求了柱香,其余并无不妥。请皇爷过目。”那人说完,就将一张纸放在了桌上,上面都是陈则武每天的行程。

“毛镶,你跟了咱多久了。”朱元璋抬头打量着眼前这个面无血色的人。

“回皇爷,从至正十七年起,到洪武十四年,二十四年了。”毛镶慢慢抬起头,露出那个毫无血色的脸,左眼血肉模糊,右眼无神,十分瘆人。

“回头,把你儿子送进宫来。给咱太孙做个伴读,你也派个人,贴身保护。这个人你来挑,咱信你。”

听完朱元璋的话,毛镶跪在地上谢恩。一跪一起十分费劲,他的膝盖已经被挖空了,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

“行了,别跪了。去查一下左青和李伯昌,李善长陈则武的人继续盯着,刘伯温那撤回来吧。”

“还有,把这封奏折给徐达送去,顺便带只烧鹅给他。”朱元璋又将那封弹劾徐增寿的奏折从暗格里拿出,扔在桌上。

“传李伯昌。”朱元璋摆摆手。

毛镶退去,乾清宫中又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他十分喜欢这样独处,周围的一切安静的可怕。

“臣,李伯昌叩见皇上。”李伯昌突然接到宫里的消息,心中是有些忐忑的。他主要是担心那个在浙地的陈则武。

“起来吧,坐。”朱元璋笑了笑,又随手拿出那封奏折,“瞧瞧,浙地送来的。”

看完奏折的李伯昌又立刻跪下,额头的渗出一层密汗。

“臣,死罪。”说完,李伯昌恭恭敬敬的将奏折捧在手上,递在朱元璋的面前。

“你闺女和陈家那小子完婚了吗?”朱元璋不再管他,一脸玩味的问道。

“尚未完婚。臣同陈家刚换了字帖。”李伯昌如实回答。

“魏国公家,小闺女也快到年纪了。可嫁与陈则武为妾。哈哈,也是一桩美事”朱元璋继续看着他,眼前这个人没有往常的傲气,老老实实的跪着。

李伯昌大惊,瞬间面红耳赤,“魏国公二小姐乃国公千金,岂能嫁人为妾?”

“那你闺女做妾如何?”朱元璋语气冷了下来,淡淡的问。

李伯昌不敢说话,说实话,他是不愿意的。他李家好歹也是朝廷大员,女儿嫁与他人为妾,岂不招人耻笑。


乾清宫的偏殿,太子朱标正在批阅奏折。前几日父亲大发雷霆,将朝中大事和奏折批阅一股脑扔给了他。

“浙地临安的奏折,方孝孺…”

朱标自言自语,他知道父皇派陈则武,方孝孺去了浙地,开始推行新政。另外,户部侍郎白义喜在浙地总领全局。

看完奏折,朱标皱了皱眉,脸色很不好。推行新政,出了人命,差点闹出了民变。

朱标知道,父皇对于新政的重视,甚至让整个户部予以支持。若是让他看到这个奏折,又会勃然大怒吧。恐怕到时候,整个户部就得重新进人了。

再看到户部侍郎白义喜在杭州,根本不曾露面,导致下面的工作无法开展,畏手畏脚。

朱标神色一暗,这陈则武明显是在甩锅。可白义喜总领全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父皇命陈则武负责监察推行新政之事各细则,他有权监督白义喜,弹劾其尸位素餐。

想了想,朱标提起笔:

卿于浙地推行新政,此乃国家重事,千秋大计。望卿尽心尽力,为朝廷分忧。卿有临机专断之权,凡事无巨细,不必事事上奏,可依朝廷法纪,妥善自处,以免延误时机。

另,着锦衣卫赴浙地,许卿调遣。再速查户部白义喜在其位不谋其政之事,严加处置。正法明纪,以儆效尤。

朱标虽不喜陈则武,但他知道摊丁入亩,利国利民,必须办好,不能出现差池。在国家大事前,个人喜好根本不重要。

这白义喜,确实是属刘基一派,刘基拥护他朱标,那这白义喜也算是他的人。这个时候,白义喜被委以重任,不思为国分忧,反而做起了闲官,这种人,朱标不能忍。

“如何,今日有甚难事?”朱元璋吃着干果,牵着马皇后,咂咂嘴,一副富家翁的样子。

“父亲,母亲。”朱标连忙行礼。拿过方孝孺的那封奏折,递给朱元璋。

“他娘的,这陈则武就是在推诿,他负责的县,出了人命,他能牵扯到别人?还有白义喜,咱是让他去浙地当地主的?窝在杭州府等着下崽儿呢。”

朱元璋顿时怒了,这才多久,就闹了这档子事。又看到朱标的批复,神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你这批复,就是给那陈则武尚方宝剑啊,各打一棒,依咱看,都该杀。”

朱标小心将父亲扶着坐下,又转身去扶母亲,听到朱元璋的话,动作一滞,转而笑着说。

“秦时商鞅,汉朝晁错,再有北魏孝文帝,宋代王安石。这历朝历代的改革,哪有不死人的。孩儿觉得,既然父皇下了决心,就得给他足够的权利,不能让他畏手畏脚。”

“再说了,陈则武只是负责监察新政一事,白义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如此,孩儿觉得,不如给陈则武放权,让他大胆去干。”

“摊丁入亩,利国利民,千秋大计,不在一朝一夕,后世君主都要做好。可这个头,父皇您就得开好,不然这后世之君,如何效仿。”

朱元璋听得入迷,嘴中咀嚼的干果都忘记了下咽,目光紧盯着眼前的笔筒。

“哈哈,瞧瞧,咱标儿说的多好。”

“传旨,方孝孺加浙地监察御史,监察浙地百官。陈则武负责新政推行一切事宜,户部侍郎白义喜,让他滚回来吧,去了二十天,一封折子都没有,狗东西。”

“咱想过,摊丁入亩不是那么容易的,果然,出人命了。可咱心里清楚,这玩意好啊,一但推行下去,对整个大明,都是益处极大的。”朱元璋懒洋洋的坐在花园里,闭着眼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