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全集小说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妙笔入梦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妙笔入梦”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朱元璋鲁明义,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花船上一个个打扮的妖娆抚媚的姑娘,正冲着河岸上搔首弄姿,极为诱人。可惜,如今的大明百姓还没达到这么高的消费水平,导致能上花船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不过李进可不管这些,直接就往最漂亮的一艘花船走去。那里不仅看上去花团锦簇,上面的姑娘也是各个娇俏艳丽,十分养眼。而且那艘花船上面的客人看上去也是最多的。对于李进来说,客......

主角:朱元璋鲁明义   更新:2024-05-13 12: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由网络作家“妙笔入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妙笔入梦”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朱元璋鲁明义,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花船上一个个打扮的妖娆抚媚的姑娘,正冲着河岸上搔首弄姿,极为诱人。可惜,如今的大明百姓还没达到这么高的消费水平,导致能上花船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不过李进可不管这些,直接就往最漂亮的一艘花船走去。那里不仅看上去花团锦簇,上面的姑娘也是各个娇俏艳丽,十分养眼。而且那艘花船上面的客人看上去也是最多的。对于李进来说,客......

《全集小说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彩片段


上书房内。

朱元璋满脸惆怅,而朱标则是疑惑的看着朱元璋,觉得李进应该是说了什么反对的话,让朱元璋如此落寞。

“李进年少轻狂,狂悖无状,父皇不必为此生气,毕竟...”

话还未说完,朱元璋就摇了摇头,挥手打断道:

“天下英雄,唯咱和李进尔。”

朱标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就精彩无比,一番话卡在喉咙里,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一代开国之君,虽然平时不表现出来,但是自视甚高。

自从击败陈友谅之后,这天下人很少再有人能入他的法眼。

如今竟然能给与李进如此高的评价,实在让朱标感到不可思议。

“父皇,言过了吧?”

朱标还是觉得朱元璋有些言过其实了。

朱元璋没有解释,只是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了朱标,让朱标自己体会。

等到朱标看完之后,本来还对封王戍边颇有微词的他,顿时变得豁然开朗。

内心的一点疑虑也被彻底抹除,心底升出对李进的赞赏之情。

“父皇,这李进眼光竟然如此毒辣?”

“儿臣觉得这李进真乃是天纵之才,生而知之者啊!”

朱标的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虽然自己与李进年龄相仿,但是眼光却差了李进很多。

“这是天佑我大明,让此人在大明为官。”

朱元璋听到朱标这样说,脸上却没有露出笑容,淡淡说道: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李进这么聪明,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这天底下聪明人这么多,可能活到最后的又有几个?”

朱元璋的语气很冷,虽然不得不承认李进是个聪明人。

眼光和能力都是顶尖,但是李进到最后能不能善终,还是得看看李进日后如何做。

“李进进京了吗?”

“昨日已经进京,父皇要召见他吗?”

“不用,咱很期待他在奉天殿见到咱的反应。”

想到李进可能出现的反应,父子俩恶作剧的相视一笑。

....

李进自从将义乌的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就离开了义乌县。

当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听说朱元璋打算大封诸王,还要让群臣写下对此事的建议,将奏折呈上去给他亲自查看。

李进当然知道朱元璋的想法,这哪是让人上奏折,这分明是打算给人家上坟?

随便一个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分封制以后必然会引起动乱,这是多少朝代验证过得真理?

但是朱元璋为了老朱家永享江山,非要搞一个封王戍边。

也不能说封王戍边不好,至少在朱元璋的设想下,在明初这个动荡的环境下,这种政策,能大大稳固朝廷对边境地区的控制。

除此之外,九大塞王都还算贤能,至少在抵御蒙古入侵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朱元璋的预想中,他扶持太子朱标,让其他皇子根本没有能力与朱标对抗。

朱标完全能够压制住其他藩王,让他们不敢造次,这样以后也不会产生大的动荡。

即便朱标登基之后,想要削藩,对于朱标来说也是易如反掌。

毕竟经过他精心调教,倾心培育的太子朱标,在各个方面都能碾压这些藩王,他们又怎么可能是朱标的对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天天拉着朱标007,哪怕是个驴都不敢这样干,更何况是个人呢?

朱标过劳死,直接暴毙,导致幼主继位,朱允炆被立为太孙。

等到朱允炆继位时,又怎么可能是压制得住他的这些手握大权的叔叔们?

动手削藩更是昏招迭出,直接被老四朱棣给打到了南京,落了个自焚的下场。

这都是朱元璋封王戍边落下的祸根,除此之外,还有每年藩王的供奉,更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朱元璋打仗的确牛逼,这天下无出其右者。

但是治国却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当然,这些李进在内心里吐槽几句就好,真要是敢写上奏折,那就是找死。

既然事情已经成了既定的现实,李进根本没必要反对,胳膊根本拗不过大腿。

而且朱元璋明面上笑呵呵的告诉大家一起商讨,但是此事谁敢反对,那绝对会被朱元璋当场弄死。

李进在奏折里当然是使劲鼓吹封王戍边,至于以后的靖难之役?

那跟自己有个毛关系。

今日一大早,李进闲来无事,就打算前往秦淮河,勾栏听曲。

刚刚来到秦淮河,李进就看到一艘艘花船,在河里漂着,看上去花枝招展。

花船上一个个打扮的妖娆抚媚的姑娘,正冲着河岸上搔首弄姿,极为诱人。

可惜,如今的大明百姓还没达到这么高的消费水平,导致能上花船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

不过李进可不管这些,直接就往最漂亮的一艘花船走去。

那里不仅看上去花团锦簇,上面的姑娘也是各个娇俏艳丽,十分养眼。

而且那艘花船上面的客人看上去也是最多的。

对于李进来说,客流量就代表这质量,李进觉得在这里勾栏听曲绝对物超所值。

李进快步走到河边,正打算上船,却被一名小厮拦住去路。

“这位客官,看上去眼生。不知有无请柬?”

李进闻言,顿时被气笑了,说道: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逛窑子还要请柬的!”

“让你们老鸨出来,我到要问问,这是什么规矩?”

那人却根本不搭理李进,直接说道:

“对不起,这是高档花船,没有请柬不准上船!”

“当!”

李进直接拿出十两黄金,当头就砸到了那人头上。

“这些够了吗?”

那人大怒,正要发怒,结果看到砸自己头上的,竟然是黄金,顿时就知道李进是个大客户。

能随随便便就拿出十两黄金砸人脑袋的,又能口称本官的,绝对不是他能招惹的存在。

那人赶忙点头哈腰的把地上的黄金捡起,卑微的说道:

“大人赎罪,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上船。”

“哼!”

李进冷哼一声,斜着眼睛说道:

“现在知道错了?”

说着,就大步跨上了花船,路过小厮身边时,说道:

“黄金就给你当医药费了。”

“狗东西,下次再眼瞎不认识本官,本官非得把你丢到河里喂鱼。”

“是是是,小的知错。”

小厮一听有这种好事,也不管李进的语气,弓着腰不断朝李进道歉。

看样子恨不得给李进当场磕两个。

没有搭理这人,李进转身进入画舫。

结果刚刚进入画舫,就看到让自己震惊的一幕。


上沪县,李进府邸之外。

“伯温,你觉得李进此子如何?”

朱元璋走出李进府邸之后,内心十分纠结。

按照朱元璋原先的脾气,早就应该大发雷霆,将李进这种贪官抓起来,剥皮萱草。

但是经过李进一番的辩解之后,朱元璋竟然觉得自己有些犹豫,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后,瞬间就明白了朱元璋内心的纠结。

在刘伯温看来,李进虽然贪财,但是如果真的如李进所说,贪财是为了百姓,那李进的确属于大才。

而且上沪县在李进的治理下,也的确是百姓衣食无忧,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官员。

对于贪官,刘伯温当然没有朱元璋那么大的戾气。

朱元璋是从小深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导致朱元璋父母全部上吊死在了自己面前。

他的几个哥哥,因为官员的剥削,也大都饿死。

这种杀父之仇,也是朱元璋痛恨元朝统治,痛恨贪官的原因。

不过刘伯温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于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他也没有和贪官切齿的仇恨。

相对的,他更看重这个官员的能力,正如李进所说,如果清官都是鲁明义那样,那这种清官才最该杀。

不过既然朱元璋痛恨贪官,作为他的臣子,刘伯温自然要跟皇上保持一致。

“皇上,臣以为李进此人很难琢磨,具体该如何,还需看他日后如何行事。”

刘伯温这话相当于和稀泥,啥也没说,只能让朱元璋更加纠结。

还是马皇后毕竟实诚,说道:

“重八,就算要啥李进,那也得先从李进手里,把镜子制作的秘方给拿到手。”

“如今大明国库空虚,内堂更是难以为继,我们还有皇子可是已经很久没有添新衣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只得叹息一声,说道:

“让着狗官再多活几日,咱迟早要杀了他。”

没办法,朱元璋也想杀了李进,奈何李进给的太多了。

正如马皇后所说,这几年虽然大明建立,但是南征北伐不断,大明的国库早就空了。

北元蒙古一日不灭,朱元璋就一日睡不安稳。

不只是北元,还有西北的甘肃,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元朝势力残留。

为了给大军出征,朱元璋把自己裤衩都给当了,内帑更是穷的揭不开锅。

马皇后平时甚至还要自己织布,补贴内帑,实在是入不敷出。

如今马皇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赚钱的生意,她可不愿意朱元璋就这样杀了李进。

马皇后已经想到,等回到了应天,这批镜子必然能够大赚一笔。

今年应该能过个好年了!

刘伯温这个时候也插话道:

“皇上,是时候返回应天了,只怕现在朝堂已经积累了很多政务需要您处理了。”

朱元璋环顾四周,留恋的看了一眼周围高楼大厦的景象,叹息道:

“这里才是盛世的样子啊!”

“上沪虽好,但是应天才是根本。”

刘伯温继续谏言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明日回京。

.....

大清早,朱元璋就乘坐马车往应天府而去。

经过一夜的思索,朱元璋决定先留着李进,等到回到京城,将李进给调查清楚之后,再做打算。

在将房钱给结算完毕之后,朱元璋看着手中的账单,灵光一闪,好似想到了什么。

在回去的路上,不断的催促着侍卫加快速度,看样子是归心似箭。

把旁边的刘伯温看的直傻眼,还以为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没过几天,朱元璋终于是回到了应天。

听说朱元璋返回应天,李善长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出迎朱元璋。

这些天朱元璋在南方微服私访,朝中的大小政务全都交给了李善长处理。

不过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呆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哪些事情是他能管的,哪些事情他是绝对不能碰的。

作为大明的宰相,李善长的确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如今的他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但是只有李善长知道,在朱元璋手下当宰相,他只不过是朝中的摆设。

朱元璋对权力的掌控欲,让李善长在宰相的位置上,战战兢兢,根本不敢有任何逾越之举。

所幸在朱元璋离开之后,大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要不然李善长早就向朱元璋求援了。

远远看到朱元璋的马车,李善长赶忙上前迎接朱元璋。

在朱元璋下车之后,李善长随即躬身道:

“善长拜见上位,上位微服私巡,辛苦了!”

身后文武百官,也是齐齐拜下,向朱元璋行礼。

李善长称呼朱元璋为上位,而不是皇上,正是彰显他与其他臣子的不同。

在朱元璋起事之初,李善长就一直称呼朱元璋为上位,如今有资格再称呼朱元璋为上位的,朝中不超过三人。

朱元璋看到百官都在,虽然满身的风尘,却依旧精神奕奕。

“诸位爱卿平身,咱不在的这几天,诸位辛苦。”

“现在随咱前往奉天殿,咱有大事要说。”

听闻朱元璋有大事要说,李善长下意识的看向刘伯温。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大都是淮西子弟。

这些人全部都是淮西人,相互之间不是老乡,就是亲家,在朝堂上形成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淮西权贵。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这些淮西权贵的可怕,一旦有所不测,甚至会影响大明江山,而宰相李善长就是淮西权贵的领头人。

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势力,朱元璋决定培植另一股势力,作为骄兵悍将的对头。

而他挑中的人选,正是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乃是浙江,青田人,属于浙东人,在朱元璋的暗中帮助下,如今刘伯温已经俨然成为浙东士子的领头人。

随着浙东党的形成,淮西和浙东也在朱元璋的暗中推动下,彻底形成了对立局面。

刘伯温和李善长也是水火不容,相互掣肘。

即便这不是刘伯温之所愿,但是在朱元璋的意志下,他也只能乖乖的做一名旗子。

朝堂上两股势力相互争斗,正合朱元璋之意。

正是在朱元璋的布局之下,淮西权贵嚣张跋扈的气焰,逐渐被朱元璋打压下去。

不过这些人却是把仇恨记在了刘伯温身上,对于朱元璋仍旧是感激涕零。

朱元璋这个时候提出有大事要说,李善长怀疑正是刘伯温在朱元璋旁边又打了小报告。

刘伯温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看到李善长不善的目光,刘伯温也是一笑了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