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前文+番外

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前文+番外

给钱就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陈成项羽的军事历史《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给钱就行”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千年世家流、祖宗流大学毕业的陈成获得了穿梭时空的能力,竟然能来回穿梭在历史当中操控自己的祖宗!现在富不了那就从古代开始!在楚汉争霸时分走项羽一条大腿、在诸吕之乱时候成为汉文帝老师、在汉景帝时代推行变法,在东汉末年力挽狂澜!晋因我而灭亡,五代十国因我而变得和平。自秦末争霸开始,一代又一代传承万古。我陈氏,天下世家之首!无冕之王!...

主角:陈成项羽   更新:2025-06-18 06: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成项羽的现代都市小说《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前文+番外》,由网络作家“给钱就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陈成项羽的军事历史《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给钱就行”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千年世家流、祖宗流大学毕业的陈成获得了穿梭时空的能力,竟然能来回穿梭在历史当中操控自己的祖宗!现在富不了那就从古代开始!在楚汉争霸时分走项羽一条大腿、在诸吕之乱时候成为汉文帝老师、在汉景帝时代推行变法,在东汉末年力挽狂澜!晋因我而灭亡,五代十国因我而变得和平。自秦末争霸开始,一代又一代传承万古。我陈氏,天下世家之首!无冕之王!...

《现代富不了,那就望祖成龙前文+番外》精彩片段




加封官渡侯、封地在官渡,而且为彻侯之首!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是能够轻易给人许诺出来的吗?

要知道.....张良的留候、萧何的酂侯、韩信的淮阴侯,全都只是彻候而已啊,如今说陈成、或者说“喜”的官渡侯是彻候之首....

这是不是有些大了?

陈成心中一顿,而后迅速反应过来,神色诚恳无比。

“大王,喜不过是些许微末的功劳而已,如何能够为彻侯之首呢?”

“还请大王收回成命吧。”

他十分中肯,且十分真情实意的说道:“在大王麾下,无论是两位丞相亦或者是诸位谋臣,以及正在外的上将军韩信,其功劳具都比喜高出不少。”

“若是加封喜威彻侯之首,只怕无法服众。”

刘邦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只是哈哈一笑,而后拉着陈成的手说道:“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你将本王救难于生死之间,如何担不起这彻候之首的位置了?”

他以不容拒绝的语气说道:“便这般说定了。”

“日后,你便是官渡侯了!”

陈成退却再三,却没有能够退却成功,只能够这般接受了。

————————————————————————————

《汉书·陈喜列传》“喜,陈地人,本为仲山甫之后,其祖以功封陈地,因而以陈为姓氏。喜本高祖麾下一小卒,时高祖为汉王,追项羽。项羽逃亡不知去往,因而高祖言之:能得楚王去向者,加食禄一千石,赐为关内侯,时喜出,言之曰:楚王者,必走乌江。”

“高祖因而追之,果见。”

“时淮阴侯信攻齐,与高祖分。”

“高祖追羽至荥阳之地,困。羽为之高祖,欲杀之。”

“时高祖麾下无大将,见喜,大悦,言之曰:陈卿救我!若无陈卿之事,则吾死也!”

“喜临危受命,率高祖之卒而御羽两旬有余。”

“其谋远虑,调之羽麾下大将,断羽之粮草,而使羽卒下士气大伤。”

“羽欲死战。”

“时水火大作,疑天宿神力而将,葬羽大军。”

“值此之际,喜操戟而战羽,曰之:贼子受死!羽闻言大惊,受之十八仗,则奔走四方。”

“高祖见之曰:此为猛将,乃吾麾下之幸。”

“事后,见喜,曰之:尔之猛将,称王者众,为我麾下,如何任之校尉?皆为我之过。又言之: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尔救驾之功,当为彻侯之首。”

“因而,加封喜官渡侯,受封官渡,列彻候之首。”

——————————————————————————

汉王四年。

秋。

当韩信快马加鞭来到了荥阳的时候,却并没有见到自己想象当中的那一幕,汉王刘邦不仅仅没有被围困,反而显得十分潇洒自在?

这是什么情况?

迷茫之中的韩信着人四处信访,终于知道了答案,而知道这个答案的韩信不仅没有放弃心中想要受封假齐王的想法,反而这个想法更盛了。

以前他是无可取代,所以哪怕刘邦并不会封赦他为假齐王,他也并不担忧,因为汉王麾下没有人可以取代自己。

可如今.....

韩信的心中充斥着担忧,有这个叫做“陈喜”的在,他还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吗?这或许是有些问题的。

这般想着,韩信终于下定了决心。

若是这次无法受封假齐王,他便应了项羽的打算,自立为王?!

.... ....

大帐中

听闻韩信来了,刘邦的神色眸子中不仅没有惊喜,反而全都是错愕。

他先前被围困的时候,自然而然是希望韩信来到这里,拯救他的,可如今他都已经获救了,韩信再来....还有什么用处呢?

而且他隐隐约约中,有一些预感。

恐怕这一次,韩信来者不善啊。

他缓缓的叹了口气,看向自己身旁的张良、陈平,以及新晋的亲亲爱将陈喜,脸色上带着些许忧虑的说道:“子房、乐之,恐怕这一次,韩信来者不善啊。”

张良看着刘邦,尽力的安抚着这位王者,但语气中也是带着些许担忧。

如今项羽惨败在他们的手中,而韩信手中的兵马则是日益强壮起来,若是不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安抚住韩信,只怕会出问题。

天下即将一统,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事!

而陈成则是低着头,心中想着这一次韩信来的目的。

要不要赌一把?

他如今在刘邦的心中,恐怕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否则方才也不会看似是对着三个人问出这个问题,实则是在询问张良和陈平的想法了。

可这样子的一个人,在开国之后还有用处吗?

就像是那句话所说的,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

他可不想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变成了被烹饪的那只“狗”,也不想成了被藏起来的那把“弓”,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是在刘邦监国之前,完成身份的转型。

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将,变成一个有勇有谋、马上能杀敌,下马能安国的全能型人才,唯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重用。

这般思索之后,陈成只是抬起头,笑了笑,看向刘邦说道:“王上不必担忧,在臣看来,上将军此次前来,应当是有三个目的。”

三个目的?

陈成一开口便让刘邦和张良、陈平三人有了些许好奇,他们看着这位之前在战场上能够和项羽打得你来我往的猛人。

这位还有这个智慧吗?

刘邦心中涌现出来些许好奇,而后开口问道:“三个目的?乐之,你觉着韩信此次前来,有什么目的?”

陈成见吸引住了三人的目光,当即朗笑一声。

“在喜看来,上将军的目的应当有三。”

“其一,来救大王于危难之中,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唯有这个原因,才能够让上将军千里奔波。”

陈成的话语十分坚定,他先是肯定了韩信来此的目的,安抚刘邦的内心。

继而才说道:“其二,则是试探大王。”

陈成叹了口气,将先前谁都没有挑破的事情直接挑破,而后说了出来。

“先前与楚王大战的时候,楚王曾言,他愿意与臣划江而治,将天下共分。我想,他能够对臣这般说,一定也会如此的诱惑上将军。”

他看着刘邦说道:“臣当时拒绝了,并且大怒,所以后来才又和项羽交战在一处。”

陈成并没有隐瞒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刘邦一定看到了,他最多只是不知道项羽和自己谈论了什么具体的东西而已,但诱惑自己的事情他一定能够猜到。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让刘邦继续去猜测,而是应该告诉他事情的真相。

因为,如果任由刘邦继续这样子在心里面猜测,而不知道事情真相的话,刘邦一定会越来越怀疑“喜”,从而在日后对“喜”有杀心。

陈成并不能够确定自己能够“降临”喜多长时间,所以自然不可能给喜留下来这样子一个巨大的隐藏着的炸弹。

所以在这个时候,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怀疑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就应当先将怀疑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小心谨慎无大错,这一句话一定是不会出错的。

果不其然,刘邦听了陈成的解释之后,眼眸中那缠绕了多日的紧张与担忧缓缓的消失不见,笑着说道:“那项羽果真是能够做出来这种事情的。”

他像是不经意一样的说道:“当日,他与众人盟约,先入咸阳者王,可最后却将我分封到了巴蜀等地。”

刘邦摇头叹气的:“可见项羽之人,总是言而无信的!”

他的话语中并没有说其他的什么话,但却将所有的意思全都表达了出来。

陈成只是笑着与刘邦对视,一双眸子干净无比:“臣同样以为,项羽此人言而无信,所说之话完全不能够相信。”

“所以臣当时便拒绝了他。”

“而上将军一定也是如此想的。”

“但他又担心自身的安危,所以想要来试探一下大王。”

“所以上将军届时一定会提出想要受封“假齐王”的话语来!”

陈成的话语声果断而又充斥着自信,让韩信与陈平、刘邦都十分迷惑。

刘邦更是大惊:“受封假齐王?这称王之人,怎么还会有假的呢?难道韩信当真要裂土封王不成?”

陈成则是安抚着刘邦说道:“大王不必担心,上将军大抵上是没有这个心思的。”

“这和他的第三个目的有关。”

“齐国被攻破之后,所辖地的百姓需要治理,但上将军却没有足够的名义去治理,加上想要试探大王,所以才会说出如此的想法。”

他脸上带着从容的笑容:“大王尽可放心。”

刘邦听了陈成的话,有些唉声叹气的,脸颊上也都是带着无奈和愁苦。

他看向三人说道:“那...这可该如何是好?”

“难不成真的封他一个假齐王?”

张良、陈平都皱着眉沉思,而此时陈成则是根本不用思考,因为他本身就有经过历史检测的正确答案。

于是看着刘邦说道:“大王,此时您不应当答应他的话语,而应该抢在他开口之前,加封他为齐王!”

他看着大惊但却保持理智,依旧在听他说话的刘邦,神秘莫测的笑着。

“您加封他为齐王,这是您对他的恩典,可如果他开口了之后,您在加封他为齐王,那这就不是恩典,而是他挟裹着功劳以下犯上了!”

陈成看着刘邦,意味深长的说道:“其中所蕴含着的意思可完全不一样啊!”

刘邦看着陈成再次问道:“那为何要封他为齐王?而不是如他先前所预想的一样封他为假齐王呢?”

陈成微微摇头:“大王,若是您封他为假齐王,是否要授予他权力管辖齐国之地呢?”

刘邦点头:“自然是要的。”

说完这句话,刘邦恍然大悟:“所以,与其给他一个名义上的假齐王,但给他真正齐王的权力,不如直接将名义也给了他。”

“如此一来,他的野心就会得到巨大的满足。”

陈成点头:“他本来的期望只是想要受封假齐王而已,如此便胆战心惊,可您不仅没有等他恳求,就给了他爵位,甚至还给了真正的齐王之位,他心中自然是会被这个天降的好处给砸晕的。”

“如此便安抚住了上将军。”

他眉宇中带着些许笑容的说道:“上将军对您的忠心,自然也就越发盛了。”

刘邦闻之大喜,而后拉着陈成的双手,语气中带着感怀的说道:“有乐之在,如同当年的齐桓公得到了管仲啊!”

他甚至一只手拉着陈成,一只手拉着张良:“有子房和乐之在, 哪里有大业不成的呢?”

.... .....

汉王四年,秋。

韩信心惊胆战的进入大帐,还未曾见礼开口,便看见汉王开怀大笑的走了过来,拉着自己的手亲亲热热的说着话语。

“重言!你终于来了!”

“若是没有你,寡人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刘邦拉着韩信的手,像是先前担忧的人不是他一样,直接了当的开口,说出来的话却是将韩信都震惊到了。

“重言救驾有功,兼之打下来了这齐国之地,当真是天大的功劳啊。”

“方才乐之、子房还劝诫我,一定要给重言加封。”

刘邦眉宇中带着信任的笑容,他看着韩信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寡人准备加封重言为齐王!封地便在齐地,正好方便你管辖。”

“重言以为如何?”

加封为齐王?!

韩信一下子被这个消息给砸懵了,整个人坐在那里,呆呆愣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自己先前鼓起了勇气,加之可能出现的救驾的功劳,才想着要一个假齐王,可...如今救驾并没有救到,怎么汉王就要许诺给自己一个齐王的位置呢?

他的脑子都已经乱了。

陈成、张良等人对视一眼,而后都看到了对方眼睛中的笑意。

两人上前笑着说道:“上将军被这天大的喜事给惊愕到了,还不快谢谢大王之恩?”

韩信当即拱手礼道:“臣....信,多谢大王之恩!”

.... .....

《汉书·淮阴侯传》:“时汉王四年,高祖困于荥阳,信驰援救驾。方至,危难已解,然则高祖见信大喜,曰之:卿之功高,得封齐王!信闻之惊愕,拜而谢恩。”

——————————————————————————————

再次感受到身下的柔软而睁开眼睛的时候,陈成已经习惯了这种“身体”的切换,他只是做了起来,揉了揉眼睛。

而后便立刻打开自己的手机,而后搜索着“陈喜”这个名字。

果不其然,跳出来的正是“官渡侯”陈喜这个名字!

他嘴角咧开一个笑容。

自己改变的历史,果然变成了真的!

只是....

他微微皱眉,资料上所书写的功劳并不算多,甚至到了开国之后,陈喜这个人就已经不存在了,更遑论建立起来一个庞大的家族了。

陈成摸着自己的下巴:“应该是降临的时间太短了,所以我走了之后,老祖宗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家族的事情。”

“看来,下次得做好准备,争取一下子模拟到始祖死亡!”





此时的陈成浑身鲜血,但刘邦丝毫没有嫌弃,反而直接上前去握住了那一双手,而后满是感动的说道:“若是没有乐之的勇猛,邦想要完成天下的一统,绞杀项羽,只怕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啊。”

这话说的十分夸耀,但周围的张良也好、陈平也好,乃至于韩信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眼前的这个可是能够追着项羽打的猛人!

谁能和他有意见啊?

此时的陈成手里还提着那把杀了项羽的“大戟”呢。

陈成神色十分谦逊,而后低声道:“大王谬赞,喜不过是尽了些许微末之力罢了。”

刘邦却是并没有理会这谦逊的言论,而是抓着陈成的手,站在高山之端,看着下方的一幕幕,神色更加肆意张扬。

他口中忽而吟诵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今,天下归一,四海归心,寡人.....或可称朕呼?”

刘邦回过头,看着众人,神情中带着点点的笑容以及独属于高祖刘邦的霸道!

称朕!

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很典型的问话。

自始皇一统天下,改天子为皇帝之后,“朕”这个称呼就只能够由皇帝自称了。

此时刘邦所询问的“寡人或可称朕呼”的意思也很简单,意思就是“我能够称帝了吗?”

张良脸上带着些许温和的笑容,而后上前来,脸上带着从容:“陛下之功,再造天下,自然可以称朕了。”

“如今天下归一,不如择日称帝、择出国都、国号?”

刘邦刚才那些许的霸气瞬间“泄露”了一样,他挠了挠头,脸上带着无奈和疲惫的神色:“哎呀,这么多的事情,我怎么能够忙得过来呢?”

“咱们不如慢慢商议吧。”

他眨了眨眼睛,握着陈成的手说道:“如今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为喜请功吗?”

“喜诛杀项羽,此乃是大功啊!”

“先前我所说能够诛杀项羽的人加封为彻候,可乐之已经是彻侯之首了,又该如何加封呢?”

事实上,这个加封并不难,只是刘邦不太愿意加封而已。

彻侯之上,不还有“王”的存在吗?

而如今这高山之上,不就有一个“齐王”的存在吗?

依照陈喜的功劳,难道还不能够被封为王吗?韩信的功劳虽然高远,但陈喜的功劳更加广阔,救驾、诛杀楚王的首功,此等功劳.....

韩信眉宇中闪烁着些许光芒。

在他看来,此时便是消除自己“出头鸟”身份的最好时机啊!

如今天下已然安定了下来,项羽也被诛杀,整个天下只剩下了他一个“王”,那他岂不是成为了刘邦首先要打击的一个出头鸟?

可....若是能够拉这位悍勇无双的陈喜下水呢?

让他也成为王!

他成为王之后,自己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只有一个王的时候,这个人自然会成为出头鸟被皇帝打击报复,可如果有两个呢?那其余的功臣也都会想要接二连三的成为王!

所以韩信当即上前一步,正准备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声音开口了。

这个人一开口说话,韩信甚至没有办法再开口说自己的想法了。

因为这个人叫做.....陈喜!

只听得“陈喜”笑着说道:“启禀大王,臣能够诛杀项羽之功,全然在乎士卒将项羽浑身上下的力气消耗了不少,如此才能诛杀项羽。”

“若臣有些许的微末之功,那便都是大王麾下士卒的功劳啊。”

陈成十分诚恳的说道:“若是大王想要封赏我,便封赏我一壶好酒、将诛杀项羽得以封赏的千金赐予我也就罢了。”

“至于万户侯的爵位,还请大王将这些爵位的食禄分与抢夺到项羽尸体的诸位功臣吧!”

刘邦站在那里,眼睛中带着些许趣味之色,他只是看着陈成,而后长笑一声:“哈哈哈哈哈哈,好一个乐之啊!”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陈成的肩膀说道:“我如何会亏待功臣呢?”

“便依照乐之所说,将万户侯的爵位划分为等同的几份,将其分与抢夺到尸身的众人。”

刘邦神色不变,只是继续说道:“但....乐之应有的食邑却不会减少。”

“原先乐之为彻侯之首,爵位官渡,食邑一万户,如今有大功于国,便将官渡附近的两个亭合并到官渡之中,以官渡为县!”

“乐之便享官渡两万户食邑!”

两万户食邑!

这是什么概念呢?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汉初功臣之首是“萧何”,而刘邦给了萧何“八千户”食邑,在之后,觉着萧何的功劳非常大,在沛县的时候给他的钱也比其他的人更多,所以就再增加了两千户,于是成了一万户。

也就是标准的“万户侯”了。

再之后,萧何配合吕后诛杀韩信,吕后再次给萧何封赏了五千户食邑,因而萧何的食邑便达到了一万五千户!

这已然是汉初功臣之首!

甚至张良也不过是一万户的食邑而已。

此时的“陈喜”身上的食邑已然达到了两万户!

足足是萧何和张良加在一起的食邑!

但张良也好、萧何也好,都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这是陈喜应得的!

瞧一瞧“陈喜”在这短短的一年立下的功劳吧。

起初被封为“关内侯”的时候,仅仅有一千五百户的食邑,这是他举报项羽逃亡路线所得到的奖赏。

而后,在项羽围困刘邦的时候,拯救了刘邦,并且立下大功。

这个时候的他便被加了六千五百户,也就是这个时候达到了八千户!

刘邦见着陈喜能够追着项羽打,且十分诚恳的表述了项羽拉拢他,而他拒绝了的份上,再给他加了一千户,也就是达到了九千户。

之后,出谋划策,定韩信之齐王,刘邦再给陈喜加了一千户的食邑,于是变成了真正的万户侯。

今日诛杀项羽也好、围困项羽也好、亦或者最后拒绝了“王爵”的爵位也好,这些功劳都让刘邦非常开心,也给了“韩信”一个小小的警告。

所以再次加上了一万户!

这是刘邦许诺出去的“万户侯”的爵位中所带着的“食邑”!

至于其他分的项羽尸体的人?

其余人并未曾抢到完整的尸体,所以依照身体部位的大小不同,便分封不同的食邑也就是了。

.... .....

《汉书·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官渡侯在皇帝侧。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是时,官渡侯追之,以戟杀羽。

高祖言之曰:君得此功,当封赏。是时淮阴侯称之欲言之封王,然则官渡侯言曰:臣微末之功,不敢得陛下天恩之赐。能有此功,仰仗诸士卒之围困也,请封士卒,赐臣美酒佳肴,已然心足。

高祖闻之大悦,上前曰:君功之高,盖世也,当封万户。于是,加官渡侯食邑一万,增为两万户。是时,瓒侯食邑八千、留侯食邑一万,具不当官渡侯之圣宠。

..... ......

洛阳

院落中。

陈成坐在那里,脸上的神色中带着些许的“淡然”,他只是听着大殿之中的众人争吵着定都之事,但却不置一词。

此时大殿中的众人已经为都城这件事情吵疯了。

刘邦认为洛阳乃是中原腹地,将此地定为都城最为合适,也适合统治中原,可张良、萧何等人都持反对意见。

张良轻叹一声,而后说道:“大王,洛阳之地虽居中原,然则在大河之畔,大河洪涝灾害频繁,怎么能够成为都城之地呢?”

“如今天下初定,当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龙兴之地才对。”

萧何同样赞同张良的意见,脸上带着严肃的神色:“大王,臣以为,关中之地为大王获封龙兴之地,更兼具天下之中,稍作偏颇。”

“咸阳宫之地在长安偏,既可再起城池,也可利用秦时宫殿等建造。”

萧何反对的意见倒是比较充足,他看着刘邦说道:“陛下,如今天下方才一统,经历秦时候的灾祸,已然穷困,可新都也好、宫城也罢,都不能够轻易建造。”

“借助关中之地而建都城,或可.....”

刘邦听了这话,倒是有些失落,毕竟在他看来自己成为了帝王之后,倒也没有享受到这天下间的繁华。

只不过,这天下既然已经成了如此模样,他这个帝王所需要做的事情不正是将其发展的更好吗?

至于享受?

什么时候不能够享受呢?

.... ......

《汉书·高祖本纪》:“汉王五年,高祖欲定都洛阳,然则怜悯众生,不愿再起民役,于是定都关中,改名长安,意为天下长久安定。”

“诸侯将相具赞曰:帝有仁德圣治之相也。”

.... .....

汉王六年。

长安城外

祭坛高高建立,刘邦走到了那祭台之上,身上穿着早已经定好了的颜色龙袍,站在那天穹之下。

远处的风声乍起,高高的飘荡在空中的“汉”旗飞舞飘扬着。

在无数沉重而又恢弘的祭祀歌声中,在那无穷无尽的编钟响彻云霄的声音中。

大汉立国了!

————————————————

陈成的面前就好像闪烁过了无数的画面一样,他的眼前缓缓的飘荡着那属于大汉的烟火气息,而后落在他的身体之中。

他的耳边,好似传来不知从何处而来的声音。

那声音道:“封——陈喜,官渡侯,食邑两万户,爵于官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