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何思为沈国平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娇弱继女她不再任人拿捏全局》,由网络作家“易子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车上没有活动空间,何思为就掏出原来的高中语文课本看。在学校时这些看的并不多,多是搞活动。重活一世,知道78年恢复高考,这一世何思为已经做好考中医大学的想法。她要把延续何家世代为医的手艺,更要把何家的药方发扬光大。火车里像何思为这样看书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她也很打眼。小姑娘长的娇弱,会医术不说,还喜欢看书。现在的人识字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这种高中毕业又会医的,长的也好,哪能不让人喜欢。滕凤琴开始看到何思为掏出书还以为是医书,结果看到是高中课本后,心下不屑的笑了。“思为,我记得你不是有很多小说吗?”滕凤琴凑过去,做出压低说话的样子,可是声音不见得低,左右的人还是听到了。这个年代,文化思想方面条条框框太多,有很多书是被禁的,所以书籍匮乏。如...
《重生:娇弱继女她不再任人拿捏全局》精彩片段
火车上没有活动空间,何思为就掏出原来的高中语文课本看。
在学校时这些看的并不多,多是搞活动。
重活一世,知道78年恢复高考,这一世何思为已经做好考中医大学的想法。
她要把延续何家世代为医的手艺,更要把何家的药方发扬光大。
火车里像何思为这样看书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她也很打眼。
小姑娘长的娇弱,会医术不说,还喜欢看书。
现在的人识字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这种高中毕业又会医的,长的也好,哪能不让人喜欢。
滕凤琴开始看到何思为掏出书还以为是医书,结果看到是高中课本后,心下不屑的笑了。
“思为,我记得你不是有很多小说吗?”
滕凤琴凑过去,做出压低说话的样子,可是声音不见得低,左右的人还是听到了。
这个年代,文化思想方面条条框框太多,有很多书是被禁的,所以书籍匮乏。
如今政策逐步宽松,有些被认可的作品可以出售,但是还是有限制的。
小说这种东西,让人听到更是直觉敏感。
何思为淡淡看她一眼,“凤琴姐说的是哪一本?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还是法国小说家雨果的?”
“对,就是那两本书,我见你平时很喜欢看。”
何思为点头,“我确实很喜欢看。”
段春荣也很喜欢看书,“你看的是哪两本?我这次也带了些书过来,如果咱们分到一个农场,可以换着看。”
“《静静的顿河》和《九三年》。”
聂兆有眼睛一亮,“《静静的顿河》有四卷本,你都有?”
何思为点头。
段春荣也激动不已,甚至不自觉的念出书首题词,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聂光有声音朗朗,“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何思为也来了兴致,“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
三人相视而笑。
嘈杂的车厢开始还有人在说话,等聂兆有开口后,便不自觉安静下来,三人接力的朗诵完诗歌后,四下里有叫好声,鼓掌声也响起。
“好。”一穿着军装的男子站起身来,“刚刚听到你们看过《九三年》,那本书我也看过,写的是法国大革命狂飙时期激烈残酷的阶级斗争。”
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少不得要讨论里面的情节。
读书都让人打开思维和视野,又能让心灵得到滋养。
何思为放下手中的书,也加入到了几人的讨论中。
她提到了看过的一些法国名著,除里面的革命思想外,更喜欢里面的浓郁的人文色彩。
何思为他们这边是三个人,军人男子是一个,讨论到一半,明显他的知识含量跟不上了。
他却豁达洒脱,“我看的书不多,但是我们这还有一个看书多的。”
他侧身喊身边的战友,“国平,你看的书多,难得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和大家一起聊聊。”
国平?
何思为听到这个名字,心想不会那么巧吧?等看到自信从容站起来的穿着军装的男人。
何思为笑了,还真是他。
滕凤琴惊讶,笑着打招呼,“沈同志,是你啊,真巧,咱们又遇到了。”
这回换成沈国平的战友惊讶了,“国平,你们认识?”
先前滕凤琴想在思想方面动手脚,又是偷鸡不成啄把米,反而成全了何思为,把这三人的关系推的更近了。
她只是初中毕业又没有念过书,根本不知道怎么插嘴。
此时,终于有露脸的机会,她声音清脆,又带着熟络。
沈国平跟身边的李国梁解释,“我租的房子是那位何同学的。”
滕凤琴已经兴致勃勃地向他们喊话,“沈同志,你们要不要过来坐?”
越往北去,火车上下的人越多,这是在火车上的第二天,没有座位的人,却可以将包放在过道上坐在包上。
沈国平和他的战友两人就是坐在车厢过道的包上,只不过先前是背对着他们方向坐的。
李国梁有着军人的洒脱与豪爽,小姑娘开口,又不好拒绝,加上讨论文学近些更好,就移到了何思为他们这边。
沈国平没意见。
他英俊的脸上,带着一种青年军人常有的无所畏惧的表情。
上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衣,下身配一条深绿色的军裤,安静的坐在过道的包裹上,也让人无法忽视军人那英武逼人的气概。
坐下后,大家重新介绍了一下,也简单的知道对彼此的名字。
李国梁发现两位男同学比刚刚拘谨了许多,暗笑是被沈国平的冷漠给吓到了。
不等他开口,滕凤琴已经笑着打破沉默。
“国梁同志,你们是中途上的车吧?”
李国梁笑笑,“前天上的车。”
滕凤琴惊讶,“呀,昨天竟然没有看到你们。”
李国梁,“第一天上车人太多。”
说话时,他看了一眼何思为。
其实第一天上车,他们就注意到这边了。
小姑娘被质疑品行有问题,之后又反转,可是一出好戏。
身边的好友的反应也有些怪,今天因为讨论文学,他这才主动些,结果才知道竟然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
“那你们什么时候下站啊?我们要到佳市下车。”
“我们也是到那边下车。”
“我们下乡还不知道分哪个农场,也不知道和你们去的地方会不会顺路,如果顺路就好了。”
李国梁笑着点头,这话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滕凤琴聊的这些话题,更偏重于唠家常,气氛有些冷场,明显不如刚刚更引人瞩目。
而李国梁也不习惯像妇女一样老较长,又将话题引回到文学上,问聂兆须和段春荣两个。
“你们看的文学著作,有看过关于军事类的吗?”
两人摇头。
李国梁也觉得自己想多了,现在的年轻人能看这些书已经是极少的,他们只是学生,又不是当兵的。
正要开口安抚两个年轻人不要多想,一道软而甜的声音响起。
“我看过些军事文选。”
周围视线都落在何思为身上。
她微微不自在的笑了笑。
前世她是个很没有存在感的人,重生回来,她也没想过像滕凤琴那样想吸引人注意。
他们几个人讨论文学,已经成了车厢里最惹眼的,此时她一个女孩子又说看过军事文选,大家惊讶又震惊的目光,她能理解。
滕凤琴眼红,故意很惊讶的低呼一声,虽然没有将质疑的话说出来,可火车上的人知道两人很熟,最熟的人都惊讶,那也就是在说谎了。
何思为笑笑,并没有因为滕凤琴的反应而露出不悦,也没有急于解释。
总不能别人质疑她就要去证明给别人看。
人活一世,别人的目光不重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那你是怎么看待辽沈战役的?”
何思为侧头,对上沈国平平静的眼睛,眼里拥有一双藏锋卧锐智慧的黑眸。
何思为,“我只能通过自己看到的了解的,阐述一些我的看法。”
之后,何思为从步骤到过程,去分析辽沈战役,‘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已之长攻敌之短等战略思维,分析了她的看法。
李国梁惊艳道,“小姑娘,行啊。”
何思为笑道,“我也只是随口说说,这一套术语下来,别管说的对不对,就能唬住一堆人啊。”
“这话可不对啊,从你的分析来看,就知道你看过很多军事方面的理论书籍啊。”
何思为给林家秀画了大饼,林家秀的病就好了一半。
今天28号,30号腾房子,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收拾。
何思为不急,与林家秀商量带不走的东西都搬到厢房小卖部那屋,然后直接上锁,这样他们也不用都搬走。
剩下也就是柜子之类的家用东西,不值什么钱,林家秀由着何思为做主去收拾。
何枫跟在何思为身前身后跑,帮不上什么大忙,何思为就拿些小物件让他搬。
林家秀躺在屋里的床上,听着儿子和继女的笑声,心情也很复杂。
如果丈夫没去,继女和儿子像现在这样的相处模式,她也乐得看到。
只是如今.....
到了傍晚的时候,何思为能搬得动的东西都搬到了小卖部那屋,还有几口大柜子,等明天林家秀把里面的东西收拾出来,找邻居帮忙搬过去就行。
忙了一天,何思为熬了粥,又带着何枫去外面买了六根麻花回来,两毛五一根,花了一块五毛钱,三根晚上吃,三根留着做早饭。
何家条件好,平常人家逢年过节才吃几次的麻花,何父活着时,总会买来做早饭。
林家秀以前不在乎,可是现在能挣钱的没了,她手里又没多少钱,麻花吃着是香,却又心疼钱,吃的食不知味。
王书梅也孝顺,下班时在职工食堂买了四个肉包子回来,包子做的很实惠,里面的肉馅像成人的拳头一样大。
饭后,何思为提起了白天小卖部进货的事,“林姨,那些欠下的进货款....”
“白天不是卖五十多吗?剩下的让你书梅姐拿就行,我明天去和那边说说,每个月还二十,半年也还上了。”
王书梅知道是借口,面上很配合道,“思为,你安心的准备下乡就行,把自己照顾好,家里的事有我呢,省吃俭用,那点佘的钱,我咋也还上了。”
何思为见这对母女还不长记性,便道“林姨、书梅姐,我知道你们是心疼我,可我不能这么自私。白天和你们说的话,也不是我一时冲动。我爸走的突然,还有办后事花一万多块钱,一万多块钱可不是小数,不能让别人觉得咱们是孤儿寡母就欺负了咱们。”
“我爸是走了,还有医院给咱们做主呢,我明天就找人给咱们做主去。”
“也没花那么多钱。”有了白天的事,林家秀也不敢再撒谎。
“林姨,你就别安慰了我。”
“真没花那么多,就花一千多。”林家秀这还是多说的,“当时让别人帮忙抬你爸,我给那几个人包了点红包。”
何思为佯装惊讶道,“原来是一千多啊,那也就是说我爸的工作是书梅姐花一千多买来的?”
母女两个脸乍青乍红,仿佛被剥光了衣服推到大街上让人打量。
林家秀当时看到丈夫突然没了,继女又正好高中毕业,这才胡乱找个借口,把工作给了自己女儿。
事后也觉得漏洞百出,好在何家平日里与外人不怎么走动,又没有亲戚,继女性子软又好拿捏,也就放下心来。
“思为,当时你爸去的突然,咱们家又没有亲戚,你爸后事不能放在那....”
何思为就不明白前世她怎么蠢的会把滕凤琴当成好人。
“凤琴姐,到那边后还不知道咱们俩会不会被分到一个农场,你就不用考虑我能不能用上你带的东西,你先想着自己吧。再说我带的也是些衣服啥的,你也知道我不习惯和别人换穿衣服。”
滕凤琴看向何思为,心知不是她的错觉,这丫头是在远着她。
细细回想这些日子,没有惹到这丫头啊。
难不成是.....发现信的事了?
滕凤琴在床边坐下,“好了,不逗你了。我今天过来是给你送信的。”
她从兜里掏出一封信,递过去,“前几天收到的,何叔出事,一时忙忘记了,今天才想起来。”
说着,她眨眨眼,“谢晓阳写给你的。”
何思为喜欢谢晓阳的事,与何家走动的人都知道。
谢家也住在四一厂家属院,有三个儿子,谢晓阳是老二。
两年前高中毕业的谢晓阳没有接收单位,直接下乡了,在没有下乡时,一直跟在何父身边学中医,算是何父收的徒弟。
与何思为从小一起小长大的,又总待在何家,两人青梅竹马,何父活着时,也是将谢晓阳当女婿对待。
所以谢晓阳下乡后,时常与何思为通信。
何思为也是将谢晓阳当成自己的另一半,前世下乡她按谢晓阳交代的,选择谢晓阳所在的农场,可惜谢晓阳没有照顾到她,反而因为那些人嫉妒谢晓阳在宣传队工作,而处处找何思为麻烦。
后来,她听滕凤琴的话,用家传的医书药方在农场长那里走后门,给谢晓阳换取了工农大学名额,谢晓阳回城上学半年后,来信和她提出了分手。
重活一世,有很多事都想明白了。
比如滕凤琴说为她下乡,为照顾她,却在下乡前劝她一定要去谢晓阳所在农场。
比如滕凤琴喜欢谢晓阳,滕凤琴出主意让她用医书帮谢晓阳。她拿出祖传的医书帮谢晓阳上工农大学,可是谢晓阳感激的却是滕凤琴。
再比如,前世谢晓阳是娶了滕凤琴的。
前世,她恨过,恨的太久,又无力去报复,最后的结果就是熬坏了自己的身子。
如今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何思为不会再被他们利用,更不会让他们消耗自己的人生。
“快打开看看。谢晓阳知道咱们要过去,他那边怕是已经安排好了吧?”
面对滕凤琴的催促,何思为没像以往一样打开,看了一眼信封,又递给滕凤琴。
滕凤琴愣住,“怎么了?”
“凤琴姐,你都看过了,直接告诉我里面写什么就行,我就不看了。”
“有打开过吗?”滕凤琴接过信,将信翻来覆去的打量一遍,“哟,还真被打开过。”
何思为拉住要凑过去的何枫,“去外面玩。”
何枫不想出去,见姐姐盯着他一脸严肃 ,才乖乖的跑出去。
“思为,这信我放在屋里,应该是光莲他们打开过,你别生气,一会儿回去我说他们。”
滕凤琴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是双胞胎。
说起来滕凤琴很受人喜欢,主要是大家都相信做母亲的能生出双胞胎,那就会传到儿女身上。
加上滕凤琴本身又是职工医院的护士,所以到滕家提亲的人不少。
可是滕凤琴一直没松口,如今已经二十二,也算是大姑娘了。
结果,滕凤琴突然工作不要又下乡了。
滕凤琴有私心,为追谢晓阳而去,对外却说是为了照顾何思为,最后得了好处又得了好名声。
面前世滕家同意女儿下乡,也是因为滕凤琴把她的工作给了同样高中毕业的弟弟滕中兴,与何思为是同学。
滕家捞了好处,滕凤琴又得了一个好名声,却是踩着何思为上去的。
前世有有人提醒她,何思为又单纯,让这些人像吸血鬼一样,靠着她上位。
今生,何思为不会就这么默默吃下哑巴亏。
“偷看别人信可不是好习惯,她偷看谢晓阳给我来的信,不会是喜欢谢晓阳吧?”
何思为知道滕凤琴在撒谎,也没戳破她,而且真找到滕家去,滕光莲在滕家不受宠,一定也会默默的背下这个黑锅。
滕凤琴臊红脸,把信塞回何思为手里,“死丫头,等我回去再收拾她。”
她知道是她心虚,所以听了何思为的话才会多想,觉得何思为是在嘲弄她。
何思为这才将信打开。
谢晓阳的字很秀气,就像他的长相,这两年谢晓阳来过的信,何思为都像宝贝一样珍贵的收起来。
如今,再看到熟悉的字迹还有里面关心的话,何思为心态平和,仿佛信里面写的话,与她没有半点关系。
何思为看着信久久没动静,滕凤琴暗暗看了她一眼。
她鄙夷的撇撇嘴,小姑娘眼里果然只有情爱。
信里面的内容她先看过,就是提到何思为去那边后,主动说分到他们农场,又说如果有人不同意,就直接提要找他。
之后就是因为何父过世,一些关心安慰的话。
滕凤琴心里也酸酸的,“谢晓阳信里说了什么,让你恋恋不舍的移不开目光?不会是说想你了吧?”
何思为看她一眼。
那眼神怎么说呢,就像在问‘你是在嫉妒’吗?
滕凤琴觉得她一定是理解错了,不及多想,何思为已经将信递给了她。
“凤琴姐既然好奇,就看看吧,反正也不是外人。”
“我可不看。”滕凤琴推出回去。
何思为却直接塞到她手里。
“咱们和谢晓阳都是一起长大的,你们俩还是同学,这么说你们俩关系比我还近呢。他给我来信,以前是因为他是我爸徒弟,如今是因为我爸过世。”
“等下次见面,我还真要和他说一下,以后不要写信了,省着让人误会。”
滕凤琴脑子有些没反应过来,“思为,你和晓宇的婚事可是两家默认的事,现在你这么说是想?”
“凤琴姐,之前都是大人说笑的话,哪能当真,以后这事别再提了,我也不想让人误会。”
父亲过世,谢家没有来人,连面都没有露。
何思为前世还不懂,后来慢慢懂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她就是一个孤女,又下乡了,谢家怎么说也是工人家庭,自然觉得她配不上谢晓阳。
前世到农场后,谢晓阳私下里找过她,说为了不影响工作,两人的事不要对外人说,可农场里有人对她有好感,谢晓阳又以男朋友身份站出来阻拦。
何思为那时心里是甜蜜的,觉得谢晓阳是在乎她的。
结果现实最后给她一巴掌,谢晓阳之所以又当又立,无非是男人的自尊心在作怪。
可以他不要她,绝不能她不要他。
“思为,你是不是怪何叔过世谢家没有来人?这事和谢晓阳没关系,你不要怪他。”
“凤琴姐,你想多了,我没生气,更不会怪他们。人情冷暖,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怎么会去怪他们呢。以前大人拿我们开玩笑也就算了,现在我们都大了,再拿这种事说笑就不好了。”何思为打趣道,“凤琴姐,你稳重又和谢晓阳同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
滕凤琴脸色骤变,“思为,这种事不要开玩笑。”
“好好好,我不说了。”
何思为面上应着,心里却想装的好,日后就等着你打自己的脸。
中午,何思为还要做饭,滕凤琴恍恍惚惚的也回家了。
吃午饭时,林家秀难得好心的劝何思为两句。
“谢晓阳品性不错,人也稳重,你爸活着时就很喜欢他,他又从你爸那学了不少东西去,你爸就是想着将来你嫁给他,他也能照顾好你。”
“女人嫁人就相当于新生,下乡后嫁给村下人,哪比得过知根知底的好,你要想好了啊。”
何思为听出林家秀是真心为她想,不管怎么想,就冲着她说的这几句话,何思为是感谢她的。
“林姨,我知道了。”
林家秀也便不再多说。
下午,王书梅也请假回来,帮林家秀把柜子里的东西收拾出来,又找了邻居帮忙把柜子抬到前面厢房。
做了六年家人,明天就要各奔东西了。
晚上,林家秀特意让王书梅去职工食堂打了红烧肉回来,又炒了两个素菜,四口人吃了最后一顿散伙饭。
何枫舍不得何思为,晚上又赖着和何思为睡的。
夜里半睡半醒之间,何思为听到有开门声,迷糊中以为是林家秀起夜,翻身打算继续睡,一刹间想到了什么,她猛的睁开眼睛。
现在都是笨厕所,还在房子后面,所以晚上家家都会在外屋准备个桶,用来起夜方便。
何家也是这个习惯,起夜用的桶是放在后屋的,可是刚刚门响起来的动静是外屋门。
何思为慢慢坐起来,轻手镊脚走到门口,耳朵贴在门上,隐隐有细碎的说话声,却听不清说什么,但是能听清楚有男子的声音。
“树向下坡倒,如果前方有树阻挡也会使伐下的树成似倒非倒的倾斜状,所以在树要倒下时,人一定要离远一点,不管是哪个方位,要远过树长。”
事关安全问题,何思为和王桂珍认真的记在心上,众人都在忙着,何思为也没耽误两个男同志,让他们去忙。
树林四周回荡着‘咯吱、咯吱’的声音,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喊‘顺山倒喽’,然后就能看着有大树慢慢倒下去,最后是大树砸到地上面发出来的噗通声。
秋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不时有树叶随风飘落。
何思为和王桂珍埋头伐着一棵40-50厘米粗的树干,很快就到了放倒的时候。
何思为心血来潮,也学着旁人喊,“顺山倒喽。”
王桂珍抿着嘴笑,两人看着树顺着山坡倒下去,噗通一声重重砸到地面上,连带着四周的小树枝都被砸下来许多。
两人跑过去,忘记了伐木时的劳累,把放倒的树截成五十公分的小段,再搬到一起,至于怎么拿下山,眼前还不是他们要想的。
一上午过去,何思为和王桂珍虽然是新手,也放倒了一棵树,期间李学工过来巡查过,何思为主动站出解释。
有了昨晚孙向红的‘利己主义’,何思为解释时,也往有觉悟方面说,说不能因为她们两个而拖集体后腿。
这话很有用,再加上两人是新手,看着也没什么力气,能放倒一棵树又处理好也很不错。
正常两个人一道锯每天最少要放倒两棵树又截成50公分小段,记十工分,能多干的,可以加分,一棵树两分。
李学工走了,何思为和王桂珍心放回肚子里,精神不紧绷着,干起活也觉得比先前轻松了。
而在山里伐木有一点好处是干活没有人盯着,大家离的又远,再细点说就是可以偷懒。
早上吃那两个杂粮馍馍,根本不顶饿,等肖寿根过来告诉她们可以休息半个小时后,何思为掏出芝麻饼,又拿茶缸拿出来,用暖水瓶上面的盖给王桂珍冲了一份油茶面,自己则用茶缸。
王桂珍不好意思的接了过来。
“干活时你照顾我,这当是我感谢你的,心里总踏实了吧?”
王桂珍慌乱的摆手,“明明是你一直在照顾我,多干点活算啥,我从小在家就干活,这哪是照顾。”
看着王桂珍的朴实和憨厚,何思为没多说,劝她快点吃。
“吃完了还有时间,咱们躺一会儿。”何思为把斜挎包打开,将随手采的药草放进去。
“思为,那些都是草药吗?”
“嗯,一些治伤寒感冒的。”
王桂珍双眼满是崇拜,“思为,你真厉害。”
何思为笑了,“一会儿吃完,我教你识字吧。”
“我能行吗?”
“你要相信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王桂珍头点的像小鸡啄米。
看着她对自己深信不疑,何思为就像偷吃的小孩,吃饱了,得到了满足。
看来重活一世,她还是没有佛系,也是有虚荣心的,希望自己是别人眼里特别的。
“你们这还有热水吗?”一个女知青走了过来。
何思为对王桂珍使了个眼色,王桂珍聪明的将油茶面一口喝了,又拿起热水瓶把瓶盖倒满水。
何思为则早就把茶缸盖盖上,起身接过王桂珍手里的暖水瓶迎上过来的女知青,把暖水瓶递给她。
女知青鼻子用力吸了吸,看了何思为和王桂珍一眼,说了一句一会儿就送回来,提着暖水瓶走了。
“她不会发现了吧?”
“没事。”
粮食紧缺,谁也不会舍得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给别人。
到这边两天,那几个女知青虽然什么也没有做,却在无形中排斥着她和王桂珍,何思为更不可能把东西分出去。
下午四点多,天黑了,众人也收工了。
肖寿根过来记件了。
何思为她们下午就不怎么出活,下午放倒的树只连得急用斧头打去枝桠,没时间把树截成50公分小段。
肖寿根给她们每人记了八分。
王桂珍不满意,说明天争取挣回来,何思为却太满意了。
前世她在生产队,因为适应不了强度,一天只能挣6分,也就是6.8分钱,有时又生病请假,一年下来也只能挣一千多分,也就是是十一块多钱,一个人全年口粮是女的十三,男的十五,所以何思为干活到头一年,没挣来口粮,还欠生产队的钱。
那样的日子又苦又累,干活还欠钱,何思为的积极性也涨不起来,对生活看不到希望,将一切都寄托在谢晓阳身上,却又被甩,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才接受连队会计儿子的那门婚事。
一路带着心事,何思为回到了营地,晚上做饭仍旧是孙向红带着一个女知青做的。
在营地何思为没有看到沈爷爷,他的竹筐也不见了,猜着人是下山了。
晚饭后,李学工找到何思为和王桂珍,说了让她们晚上跟着孙向红学习的事。
让她们上思想课,何思为不意外,意外的是只有她和王桂珍每天要上,而其他职员一周上一次。
王桂珍性子怯懦,觉得不公平也不敢反驳。
何思为昨晚就见识到孙向红的厉害,她的厉害之处在于‘红’,在于她处处拿思想觉悟和集体说事。
与这样的人顶着来,最后伤害的只是自己。
所以李学工说完后,何思为就问需要笔和纸吗?又问她们需不需要带笔记?
李学工想了一下,“先带着吧,孙向红让你们总结就总结一下。”
何思为说知道了。
通过李学工的举动,何思为也试探出来,单独给她们上课这事,是孙向红提出来的。
李学工交代一句便走了,何思为带着王桂珍回帐篷取笔记本和笔,王桂珍空手出来的。
何思为安慰她,“要是每天都上课还是好事,你正好可以让孙知青教你识字。”
王桂珍笑不出来,心里担心,“思为,是不是咱们俩哪里做的不好?”
在她们村,只有出身有问题的人,才要去上课去学习这种思想觉悟的课。
何思为看到她因为这个提不起精神,便把昨晚开会的事说了,王桂珍瞪大眼睛。
“你说盖营地也是为了大家好,怎么能说你是利己主义呢。”
“孙知青说的也没错,眼下把上面交代的任务完成,咱们集体的事情可以往后放放。”
王桂珍左右偷看没有人,小声嘟囔着,“等冬天看谁喊冷。”
何思为笑了。
嗯,这个她倒不怎么担心,有爸爸留下的那件羊皮袄能挺一挺,而且她也打算在下雪之前,到下面的连队去,看看能不能换张皮子回来,这样铺在身下,冬天也好熬。
两人是在火堆旁等的孙向红。
整个营地,她们来的那天晚上见过煤油灯点过,之后就再也没有点过,每晚的照明都是火堆。
男知青们伐木回来时,顺带着抱上些干树枝,这样每天用来做饭的烧柴就有了。
何思为脸微微一热,拿过饭盒安静的坐回位置上。
其实她很不喜欢自己的声音,前世在连队生活时,身边的人都嫌弃她,甚至背后骂她不本分,四处勾引男人。
刚刚被大家一看,何思为本能的将前世因为她声音而攻击她的那些话的一幕幕回忆带回来。
何思为却不知别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只觉得小姑娘道谢后,脸红红的害羞坐在那,少不得又换回一拨好感。
滕凤琴面上也温声道谢,暗下却咬紧牙,嫉妒何思为不管走到哪里,总能轻易的将目光吸引过去。
“吃啊,一会儿来收饭盒了。”
车上的盒饭是铝饭盒装的,乘务员等一段时间会回来将饭盒收回去。
被段春荣催促,聂兆有才拿起筷子,深吸一口气打开盒饭。
白米饭上面是两道菜,一荤一素,红烧肉和炒的白菜土豆片。
红烧肉做的软糯,入口即化,聂兆有用他平生最慢的速度吃完饭,只觉得红烧肉的美味还回味无穷。
下午四点多下火车,吃过午饭就已经一点多,何思为又重新把暖水瓶打满热水,暖水瓶用网袋装上,然后小心翼翼的塞进行李中间,将网袋的口与捆行李的绳子绑在一起,暖水瓶口朝上的将行李放好。
滕凤琴看了,开口道,“我用水杯也装点热水吧,晚上赶车还不知道有没有喝水的地方。”
她带的是搪瓷的茶缸,上面是有盖子,但是装上水后携带不方便。
何思为抬眼,直接点出来茶缸装不住水后,然后说,“我装一暖水瓶的热水,够咱们四个路上用了,凤琴姐就别麻烦了。”
逼着何思为低头了,滕凤琴心情很好。
“那行,我就不弄了。”
何思为不理会她那得意的样,看着窗外荒芜的草甸,心情即激动又沉重。
再一次回来老地方,前世这里葬送了她的一生,重生回来,她要改变一生,也要从这里开始。
晚上四点十五分,火车在佳市站停下来。
坐了三天三宿火车,终于到了地方。
何思为的包裹很重,聂兆有只有一个行李背在身上,自告奋勇的帮何思为提着。
她背着自己的行李,跟在滕凤琴身后,她的身后是李国梁二人。
李国梁笑着问,“何同学,我帮你提下火车吧。”
小姑娘娇娇弱弱的,行李背在身上,都快找不到人了。
何思为道谢后婉拒,“行李都背不了,等到了农场连队又怎么能干动活,我自己来就行。”
“说的好。”李国梁越发喜欢这小丫头,有文化又有股子向上的劲。
不过何思为嘴上说的轻松,下火车时还是因为身上的行李太大,差点整个人直接面朝下摔下火车。
李国梁眼疾手快的拉了一把她的行李,她才稳住身子。"
这算是她在父亲过世后,头一次在陌生人身上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从白天到现在,胡秀霞给人一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不好相处又高冷,五个女知青中,就是开朗热络的品晓燕都不和她接触。
何思为做为一个活了两世的人,却觉得胡秀霞这是活的人间清醒。
回想白天方便时她的反应,次日早上起床时,何思为将自己那双放在被褥里携带的脚皮鞋塞到胡秀霞手里,胡秀霞愣了一下,随即推回去,何思为又塞回到她手里,转身去叠被子。
等大家都收拾好,何思为看到胡秀霞换上了脚皮鞋,她不动声色移开目光。
前面吕晓燕第一个出了教室,她的喊声也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我地的个天啊,这是哪啊?”
她这一惊呼,将男知青们都惊到了,一个个从教室里涌出来,有些还一脸的惺忪睡意,待看清眼前的处境时,也傻在了当场。
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偌大的天地间,只有他们身处的这一处泥草房。
众人都愣住了。
这与他们来时路上看到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四下里皆是半人多高的荒草,往远处望,再眺望,仍旧是无穷无尽的荒草。
“大家都起来了?一路辛苦了。”一道男子厚实的声音,将众人思绪拉回来。
中年男子穿着一身军装,面容严肃,“咱们农场营部去年初建,只有三个农场,如今响应上面号召,今年要求开始向荒原进军,你们都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开发建设新征程的重担,就要落在你们身上。”
中年男子叫周献身,是从上面部队派下来的团长,下属部队改编成三个农场,下面又各有数个连队。
“营长,工程连的方大刚来了。”
周献身话未多说,就见一男子急冲冲的从学校后面走出来。
“接下来会有人询问你们个人意见要去插队去哪里,今天会有一简短的欢迎会,大家吃好。”周献身交代一句走了。
一直到人走了,三十个人也没有动。
还是昨天接他们的两个农场营部工作人员过来,在他们的解释下,众人这才知道刚刚的人就是农场营部的营长。
在两名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大家知道现在有三个农场,每个农场又各有数个生产连队和加工连、工程连。
“许同志,刚刚营长说让我们向荒原进军,这是什么意思啊?”有人忍不住问出声。
许海长的又黑又壮,人也不高,说话是最和气的,从昨天接他们到现在,也是他一直在和知青们沟通。
许海耐心解释道,“大家不要急,先进去洗漱收拾东西,然后在院里集合,我会把接下来的情况都细细的说给大家。”
众人刚起来,被他一提点,不敢耽误都回去收拾行李。
女知青起来的早,东西早就收拾完。
就是滕凤琴这时也没了别的心思,人呆呆的,“营部这样,下面的连队更差吧?”
吕晓燕是佳市的,算是本地人,也被这个消息打的措手不及,“应该不会吧,咱们初到这边,没有经验,真要让咱们自去闯,那不就跟没断奶的娃娃被扔进狼群吗?”
王桂珍白了脸,“狼?”
吕晓燕见怪不怪,“我们那嘎达儿都有狼,更不要说这里荒无人烟,咋能没狼呢。”
王桂珍往四人身边靠了靠。
“滕知青,你在这啊,我还想着让人去找你,这下也省事了,我直接和你说就行。”许海匆匆走到两人身边,“滕知青,刚刚营部医院那边来电话,说眼下还不缺人手,但是汤原农场场部那边需要人手,汤原农场的人正好过来接人,你收拾一下东西,先跟他们过去,等营部医院这边缺人手,我再调你回来。”
滕凤琴嘴巴微张,愣在当场。
“时间紧迫,卡车还在等着,谢晓阳你送一下滕知青,还有别的农场过来接人,我要过去安排一下。”许海交代一句,匆匆走了。
滕凤琴看向谢晓阳。
“走吧,我送你过去。”
滕凤琴准备好要说她没事的话,结果又被噎了回去。
....她以为谢晓阳会安慰她几句,甚至放话会帮忙,结果.....
而另一边,何思为和王桂珍已经坐上卡车,往柈子农场而去,开始北大荒生活。
卡车中途停下下过两次人,最后只剩下何思为和王桂珍。
天暗下来,纵然卡车在行驶中,蚊子小咬也迎面往脸上扑。
何思为早有准备,她行李里揣着方头围巾,可以用围巾包在脸上,这东西透气又不妨碍呼吸。
王桂珍没有准备,但是她也聪明,听到何思为拿围巾做什么用之后,直接从包里掏出一件上衣,脸朝着衣服后背,将两只衣袖绕着头往后一打结,将头也包上了。
车很颠簸,两人坐在李行上紧靠在一起,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不时传来一两声鸟的尖叫声。
这种鸟叫声听了让人觉得渗的慌,平时根本没听过。
何思为前世也很害怕,后来待的久了,便知道这是一种叫夜猫子的鸟,还不是猫头鹰,但是具体是什么鸟,何思为也不懂,只知道北大荒的人都这么叫。
凌晨一点多,卡车一停,何思为就醒了,她推推王桂珍。
王桂珍一机灵坐直身子,“到了吗?”
何思为已经把围巾摘下来了,看着蒙面的王桂珍扭头四下看,被逗笑了。
“应该是到地方了,把衣服挂下来吧。”
王桂珍摘下衣服,“俺地娘啊,总算到地方了,再不到地方,俺这身子真要零碎了。”
许是与何思为在一起亲近了,王桂珍放松后,话也多了起来。
这时,卡车司机在车下喊两人,“两位知青同志,下车吧。”
之后,两人在司机师傅的帮助下,先把东西扔下车,又搭手跳下车。
四下里漆黑一片,卡车灯照亮的地方,仍旧是一片荒草。
“师傅,农场的房子呢?”
卡车司机看着两个女知青,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们,可是看她们一脸茫然,不说又不行。
他回身指着山上,“看到了吗?那边有灯,农场就在山上。”
“何知青,出来时周师傅特意交代要多送你们一段距离,这边已经是离山最近的地方,顺着这条小路再往前面走,卡车开不进去,农场里的人下来也不容易,不过已经给他们递过信,在山上挂一盏灯,再找两个男同志下来接你们,算算时间,应该是在路上,我先陪你们在这等着,等你们与农场里的人汇合,我再回去。”
“师傅,天晚,你也赶路吧,我们两个自己慢慢往山上走,今天多谢你,麻烦你回去也代我谢谢周师傅。”
司机客套的说没事,看何思为她们要先往山上走,也就同意了何思为的意见。
突突突,卡车开走了,最后一丝光亮也没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