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由作者“徐福”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赵泗嬴政,其中内容简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1-27 06:55: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后续+番外》,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由作者“徐福”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赵泗嬴政,其中内容简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海上是何等模样?”翌日,打从驿站离开以后,蒙毅主动开口询问。
“水,到处都是水。”赵泗百无聊赖的回答到。
“如大九州说一般?汪洋环绕?”蒙毅再问。
“嗯,时有风暴,倾覆于海上基本是十死无生。”赵泗点了点头,不过却对蒙毅口中的大九州说提起了兴趣。
这个时代已经对海外有一定的研究了么?
“何谓大九州说?”赵泗开口。
蒙毅笑了一下派人送来了《邹子》《邹子终始》《大圣》等书。
“看完后,若有疑虑可以问我。”蒙毅笑着说道,他对徐福的观感并不是很好,相应的对于赵泗这个夺船出海不负王命的少年人观感就好一些。
赵泗看着手里的竹筒陷入了沉思,面对蒙毅突如其来的友善,赵泗并没有拒绝,而是认真的问了蒙毅一个问题。
“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问么?”赵泗略显尴尬。
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出海的时候又完全丧失了记忆。
在船队停泊扶桑的日子里,赵泗有在努力的学习当代的文字和语言,可是说话学起来简单,识字学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因为说话人人都会说,认字可不是人人都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小篆真的真的很复杂很难写,除了某些通用文字以外,赵泗压根就和记忆中的汉字对应不起来。
眼下的赵泗,认识的字并不是特别多,阅读能力很差,想要看完一本《邹子》都是问题,蒙毅属实是太高估了自己。
蒙毅顿了一下尔后点了点头道:“可!”
赵泗脸上露出笑容,身为一个现代人,根本无需解释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尔后几日,赵泗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气势。
毕竟身边有一个白来的先生,蒙毅文化水平高不高赵泗不知道,但是肯定比自己文化水平高。
赵泗突出了一个多看,多问,保留自己的意见。
一边看,一边问,一边识字,用了许久才把这几本书大略看了一遍。
看完的时候,车架已经来到了咸阳。
蒙毅和赵泗一行人也即将分别。
“陛下很看重你们!好好干!”蒙毅拍了拍赵泗的肩膀。
在大概明白了邹子的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后,赵泗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
赵泗上辈子压根没听说话什么邹子,上一辈子作为一个现代人,谁会深究这种东西?
春秋战国耳熟能详的,无非也就是老子庄子墨子孔子等人,出身阴阳家的邹子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当真正读了邹子的巨作以后,赵泗才能够大概理解为何蒙毅赠自己邹子书。
因为始皇帝,很重视邹子的学问。
首先,邹子终始里提出的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
即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而秦人尚黑,黑属水,恰好对应水德,代周而立合情合理。
而大九州说更不用提了,赵泗可以肯定的是,大一统以后,只要想要继续对外扩张,就必须以大九州说作为理论依据。
生活在齐地,比邻大海长大的邹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浮现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猜测。
而这个猜测相比较于九州说,更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大秦的国情。
大秦如果想要扩张,就不能推崇九州说的理论。
否则质疑者必以九州说为论,言问天下一统,其余皆为不毛之地,会给扩张带来很强的思想阻碍。
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打从一统天下以后,九州说就应该被扫进上个时代的尘埃。
一统以后,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九州说都只剩下了考古价值,客观来说,后世诸夏形成的天朝上国高傲自大的思想和九州说是有一定关系的。
“蒙毅!”赵泗握着手中蒙毅亲手批注的经书看着蒙毅离开的背影露出几分感激。
蒙毅的无私帮助不仅仅在于让赵泗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还有难能可贵的提点。
读懂邹子,看懂大秦国情,就知道始皇帝为何如此看重赵泗一行人的出海归来。
“嘶!那这么说来,大秦岂不是真的有可能进行殖民扩张?”赵泗看着手中邹子巨作倒吸一口凉气,为全球变暖出了一份力。
和其他时代的国情不同,大秦的基本国策就决定其必须不断的向外膨胀,不断的向外转移压力。
压力如果过大,或者持续无法向外转移,那么这个国家就必然崩塌。
赵泗感觉自己有了一些头绪,但是又有点想不明白,毕竟他不太清楚这个时代的具体律法,不明白秦朝耕战体系的根本架构。
但他能够模糊的感觉出来,向外转移压力是一个不错的手段,前世美帝经常如此,虽然无耻,但是架不住好用。
只要能够一直赢下去,不对,不需要一直赢,只要有足够的收获即可!
而这一次,自己带来了世界地图,还有四百多名有成熟航海经验的船员,还有这个时代第一份远洋海图。
不客气的说,赵泗完成了最难的,从零到一的突破。
而恰好,大秦拥有这个时代顶尖的造船技术,是唯一有能力进行跨海航行和打击的国家。
二者结合,赵泗眼睛眨了眨。
他还真不确定,大秦会不会因此踏上对外掠夺的道路,毕竟国情不同,大秦的内部压力太大,必须转移压力。
南北两个方向,收获明显不足,大秦需要一条收获更大的方向。
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海,真的能给大秦带来足够的收获么?赵泗不知道,毕竟这个时代除了大秦和廖廖一些国家,说其余地方都是原始人都不为过。
联想到四百多个船员籍贯单独成册,联想到蒙毅赠书,赵泗可以肯定的是,或许自己赠上世界地图的第一时间,始皇帝已经有了征服扩张的想法。
始皇帝是不可能信奉九州说的,作为秦国的帝王,他必须信奉大九州说!
蒙毅将来自咸阳由王贲发出的急奏呈上。
“将卤盐制成青盐?成本和煮盐法相仿?还有可能降低?”虽然心中讶异,但始皇帝仍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份急奏。
因为晒盐法还没有实验成功,故而这次上面的急报汇报的是赵泗煮盐之事。
通过种种手段,将卤盐,制成上等的青盐。
其中耗费的无非也就是人力和柴薪。
“盐多出于齐地,除却成本,沿途运输亦是成本高昂,关中各地,除了采买齐盐,只能开采井盐盐矿,却仍不能自给自足。若有此法,天下盐价都能下来许多!”蒙毅开口说道。
内陆地区的盐矿大多质量良萎不齐,除了上等的青盐,质量比不上齐地的海盐。
齐地打从春秋战国乃至于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地,天下盐半出齐不是一句空话。
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虽然并未实行盐铁专政,但是也第一时间把控了大量齐地盐产地扩大生产。
甚至特意多修了一段驰道至盐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
但也仅限于此了,煮盐本就成本很高,再加上发送天下的运输成本,导致盐价一直居高不下。
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
赵泗制盐之术,一方面可以缓解天下盐半出齐的现状,按照此法,各地之盐矿皆可使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节省大量钱财。
最关键的是,大秦也可以大幅度缓解盐不够吃的困境。
事实上,哪怕齐地是产盐大地。
但是使用煮盐法这种较为原始的手段下,产量也一直不算太高,供应齐地绰绰有余,供应天下却也是力不从心。
除了齐地,其他地方的能吃的盐矿根本不够,而齐地哪怕在始皇帝征服以后已经扩大过生产,也依旧远远不足供养天下。
更不用说,急奏里还提到,赵泗正在实验晒盐法,有望进一步压低成本。
“不错!”
始皇帝按下奏折,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
这次旅途的归程对于始皇帝来说并不愉快。
他是因为身体不适选择提前归咸阳,但是一路上依旧车马劳顿,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强。
最开始只是偶有胸闷气短,现在随着车马劳顿和时间的推移,每次睡醒总是会大汗淋漓,走几步路也气喘吁吁。
甚至连“仙丹”的效果都越来越差,人也时常处于提不上劲的情况。
一路上,除了赵泗归来这件事以外,也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蒙恬北疆扫荡河套,如今进无可进,却又不能轻易退出。
修筑长城的劳役最近又发生了聚众哗变,不过被轻易镇压。
百越那边,赵佗进展也不大,按照赵佗的做法,大秦恐怕还要耗费十年乃至于更多的时间才能在百越站稳脚跟。
扶苏再次上书进言分封制。"
赵泗和始皇帝谈天说地,王离一旁陪坐。
王贲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微微摇头,见锅中肉已所剩无几,便在一旁使剑片肉,置于锅中。
王贲倒是挺忙活,帮忙倒酒,帮忙片肉。
弄的本就有点发晕的王离总有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自己的父亲居然亲自为自己斟酒煮肉,嗯……虽然自己只是个陪衬。
始皇帝并没有邀请王贲同食,也没有刻意于王离交谈,继续和赵泗谈天说地。
之前在琅琊港口的时候,赵泗和始皇帝的交谈并没有太久,故而不甚详细。
这一次,赵泗补充了很多细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上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还比较原始荒芜,除了中亚以及欧洲,其余地方大部分都是土著部落制的时代。
哪怕是中亚以及欧洲地区,实际上也很难和现在已经大一统的大秦进行比较。
赵泗不是太清楚这个时代中亚以及欧洲地区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他也就是补给的时候靠过岸,甚至不清楚当地政权国家。
因此除了地理方面和人种方面之外,可以给始皇帝提供的信息比较少。
他们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使团,赵泗的主要目的也是带领船员们归家。
当然,哪怕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在这个时代也弥足珍贵,最起码告诉了始皇帝这个世界的大体面貌。
“四极之外,多为化外土著?”始皇帝开口。
赵泗点了点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澳洲土著非洲土著以及美洲土著,说实话不太行,和大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完全没有办法比较。
真正值得重视的也就中亚以及欧洲地区,他们才是能够踏上棋局的角色。
始皇帝微微皱眉。
好消息是,大秦足够强大,哪怕再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也处于第一梯队,这是赵泗肯定的事实。
坏消息是,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太过于荒芜。
更坏的消息是,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太远太大。
赵泗带回来的消息也太过于粗糙,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那份海图。
如果想要对世界各地政权文化结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势必要派遣新的船队。
大秦的人口不少,但是相比较于广袤的天地,反而有些微不足道了。
始皇帝本能的开始了思考。
作为横扫八荒六合的始皇帝,当得知世界广袤肥美,看到完整的世界地图的第一个瞬间,产生的想法是理所应当的据为己有。
就如同他初登王位的那一刻,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天下应该在自己手下混为一谈,天底下都应该只写一种文字说一种语言用同一种度量衡。
当然,他知道这样的想法是荒谬的。
始皇帝甚至可以想象的到,世界之极另一端的秦吏,光是得知中央政治变动,恐怕都得要十几年的时间,做出反应甚至需要几十年。
更不用提各地税收的征取。
始皇帝可以为了从匈奴人手中夺走河套之地修建一条秦直道以方便运输物资。
可是世界呢?
难道再修一条秦直道?
那要有多长多远,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作为一个勤政但并不是很爱民的皇帝,始皇帝对于大秦的财政情况以及承受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
可以这么说,目前的秦国,已经在极限负荷了。
河套地区三十万秦军,修建长城的数十万征夫。
百越地区的六十万秦军……
秦始皇陵,正在轰轰烈烈开工的阿房宫。
天底下驰道的继续铺设和修建。
始皇帝手下的秦国宛如一台精密的仪器,始皇帝则是最敏锐的操控者,让帝国的最大功率运转的情况下,铺设各式各样的大工程,同时又不会猝然崩塌。
赵泗是一个热爱冒险的疯子,不然上一辈子也接不到红牛赞助。
始皇帝骨子里也有疯狂的冒险因子。
他从来不会畏手畏脚,在缔造了前无古人的大一统以后,不顾一切的开启了帝制先河,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前无古人甚至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最起码在这个时代绝对足够离经叛道。
他做的每一个大工程都是在挑战大秦帝国的承受极限。
客观来说,始皇帝同时进行的大工程,单单拿出来一件都足够一个王朝无力分心。
偏偏始皇帝能一块来,还能够在极限情况下反复横跳。
他手下的秦国,永远在极限负荷下疯狂运转。
当然,更可怕的是,极限运转情况下的大秦,可能藏的还有后备隐藏能源。
但是始皇帝已经五十岁了,选不再是那个产生想法就不顾一切想要实现的年纪。
别说征服世界,大秦踏出四极恐怕都需要十年乃至于几十年的时间。
始皇帝收敛想法,又继续询问赵泗一些专业问题。
“人口?人口我不太清楚。”赵泗认真的回答到。
“技艺器具?好像也不太精密吧……没太留意。”
“军队?没交过手,和土著交过手,战斗力一般……”
“粮食产量?应该和大秦差不了太多吧。”
“海船?技术应该和齐地差不多,跨海航行应该不太能够。”
“铜矿?应该有吧,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始皇帝最后得到的回答比较一般。
赵泗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么是一知半解不敢肯定。
问了半天愣是不知道大秦出海能赚点什么。
不过按照赵泗的说法,其余地区暂时不具备跨海航行的能力,大秦倒是拥有一定的主动权。
然后呢,能获得什么?
一统世界当然是痴心妄想,可是得知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而且大秦实力还不弱,大秦又手握主动权的情况下,不干点什么总觉得不舒服。
说白了,赵泗哪怕拥有环游世界的经历,但是能够给出始皇帝有用的信息依旧不多,甚至始皇帝比较在意的信息赵泗一问三不知。
赵泗当然不会闲的没事去了解一下各地人口政治经济,他又不是大秦使者。
在赵泗坦诚的回答之下,始皇帝主动结束了这次聊天,想要得知大九州的更多消息,恐怕得重新派遣一只船队,带上专业人士才行。
这些事情得等着驺奉来到咸阳以后才行,其余各家各派对于出海可能意见不一,但是阴阳家,绝对哭爹喊娘上赶着去。
(推荐票月票快捷投票通道。本书不会无脑征服世界,不会无脑殖民。各位看官慢慢看,你们担心的东西我知道,帝国极壁通讯极限这些理论我也清楚。)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