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精品全集先生王阳明

第4章 五百年,太长了!

发表时间: 2024-07-11
这一路艰辛,先生当年用了两个字来描述——“旅倦”。

“旅倦”,说的只是旅途疲劳,厌倦长途奔波劳顿。

这可比被流放要好多了。

对贬谪龙场,先生文字中用得最多的是“谪”字。

“谪官龙场”,“以罪谪龙场”,“谪居贵阳”,……从字面解释,“谪”字,特指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其实,“降职”和“流放”有着程度不同、轻重不同的区别。

“降职”,只是降低职位、等级。

而“流放”,则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由官差押解。

先生被贬到龙场驿任驿丞,尽管没入品阶,但大小也还是朝廷的官员。

严格来说,这是降职使用。

或者说,是被“一撸到底”,但还保留在体制内。

因此,先生出京入黔路上,不仅没有严格的到任期限,也没有官差押解,甚至还可以带随从。

当然,先生后来也曾改称“降授贵州龙场驿驿丞”。

看,前面就是龙场了。

筇突然兴奋地指着前方说。

看到修文龙场的第一眼,我还是失望了。

这几乎和其他的现代商业小镇没什么两样,那刺眼的水泥钢筋楼房首观地刺疼了我的眼睛。

哎!

五百年,着实太长了!

当年,先生看到的龙场可不是这个样子。

一路走来。

黄昏,主仆三人终于快到龙场了。

走千万里路,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多少苦难,终于到了!

翻过一道山梁,远远地,就看到炊烟从农舍间升起。

在我想象中,先生看到的龙场,应该是成片的松林环绕,其间的一片枫林青翠欲滴。

低洼处,一条小溪,潺潺流水,清澈透亮。

成片的茅舍间,夹杂着稻田菜地。

不,至少先生看到的也应是错落有致的木楼,或者土坯楼。

夕阳中,老农扛着犁耙,牵着牛,走在回家的路上。

苗家或者彝家少女,扛着柴薪,也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贪玩的孩童还没归家,村妇一声长一声短地召唤着,间或骂骂咧咧的。

那声音传出老远。

先生听不懂,但知道那是母唤儿归的声音。

此情此景,先生突然想起了故园,远在天边的家乡,以及祖母、父亲母亲。

在他余姚老家,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刚钓上来的新鲜虾子,用水一煮,变成红色,首接剥皮就可以蘸酱油下酒,一口一只。

微醺,再吃一碗米饭、面条,或者一碟糕点,就够了。

再看眼前这陌生的村寨场景,一种被人间遗弃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下山坳的路上,或许先生还会想,在这地方挺适合归隐,终老一生。

不过,这肯定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趁着天还没黑下来,得赶紧找到驿站。

顺着古驿道,走进村落间。

问了好几个人,都听不懂他说的话。

一位老农大概明白他是官家人,就把驿站的方向指给了他。

那地方,不过是一块旧屋基。

旁边有一棵歪长着的老桧树。

树下,坐着一个穿老旧司兵服的老者,正在和另外一位老者抽土烟侃话。

见到王阳明一行走近,老者站了起来。

好在老者能听得懂一点汉话。

一问,才知道他就是管龙场驿的。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