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由大神作者“王动”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01 04:4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由大神作者“王动”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时近傍晚,王家宅院内飘出饭菜的香味。
从前院到后院一共摆了三桌,分别是那些忙活的泥水瓦匠,帮柴的左邻右舍们各坐一桌。
王动与母亲妻子还有韩朝几人坐在厅堂内。
大桶的米饭,席中还有肉,有酒,各人都是吃得非常香甜。
那些忙工的泥水瓦匠可以有一些工钱,帮柴的邻居们只有一些吃的了。
不过人人都是满足,个个吃得狼吞虎咽的,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饭菜了。
钟氏出去劝了几次酒,她来回高声道:“大家吃好喝好,吃好喝好啊。”
王动也出去敬了一趟酒,见王动出来,所有的人都是站了起来,连称不敢当。
韩朝使了个眼色,与高史银四人也是跟在王动身后敬酒,更是让乡邻们不安。
这几个军爷个个人高马大的,给人压迫力太大了。
特别是那个高史银,满脸的横肉,眼中总是凶光四射,不象是好人的样子,怎么能让人不畏惧不安?
真不知道王总旗从哪儿找来这么个彪悍的手下。
钟氏也是含笑看着尾随儿子身后的几个大汉,这几个人都不是好相与的样子,却人人都是听儿子的,心中也是颇感自豪。
王动也让谢秀娘随自己去敬了一趟酒,谢秀娘跟在王动身后,手上拿个酒壶,神情有些紧张。
她跟在王动身后,就象个乖巧的小媳妇,席中有人开玩笑,问她什么时候与总旗大人完婚。
谢秀娘只是红着脸看自己鞋面,王动大方笑道:“快了快了,明年吧,明年,到时各位乡邻可都要来喝喜酒啊。”
众人都是一连声的答应,连称总旗大人大喜之时,他们肯定都要到场的。
谢秀娘红着脸与王动回到厅堂。
钟氏也是乐呵呵地看了儿子儿媳一眼,心下叹了口气
自家这媳妇将养了一个月,虽然脸色会好看些,不过身子还是太瘦小,还得再养得白胖些才是。
席中齐天良与钟氏谈得很是投机,二人讨论起买田置地的心得。
齐天良有了一笔钱后,便一直在幻想良田宅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满生活,这些时间他也走了舜乡堡,董家庄的许多地方。
钟氏的梦想也是将祖上的良田赎回来,然后再买些田地,一代一代的传给子孙,家宅大兴,那样她就没有遗憾了。
二人可说是很有共同语言,相谈甚欢。
王动在旁微笑地听着,拥有自己的良田土地,可说是所有中国农民的梦想,这是不分古今的。
而将祖上的田土赎回来,最后再买些良田传家,这也是王动所考虑过的。
眼下保安州的地价己是比往年低了很多,而且到时自己升为总旗后,说不定也会有一些职田分下来。
有了这些土地后,以后母亲与小妻就可以靠收租过日,省去了整日辛劳。
她们辛苦了一辈子,是该享享福了。
当然,这只是王动的打算之一,如果他是大明人,只会选择这条路。
不过来自后世的他,他心内还有几种盘算,这都是要升职以后才开始实行的事了。
……
吃过晚饭后,送走了千恩万谢的客人们,钟氏收拾房间给韩朝等人歇息
王家的宅院是个两进的四合院,虽然破败,但是空房甚多,安置韩朝几人并不是问题。
安排好客人后,王动与母亲及小妻在屋内说话。
谈到王动升为总旗,钟氏又是流泪,她叹息道:“如果你父亲还在,看到你现在有出息的样子,不知会多么高兴。”
王动安慰了母亲几句,又谈起了明日带谢秀娘去董家庄赴宴的事。
谢秀娘有些不安,只是怕丢了王动的脸面。
王动安慰她道:“我有什么脸面好丢的,那管队夫人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你平日怎样,对着她便怎么样好了。”
谢秀娘还是有些踟蹰,反倒是钟氏颇有大家风范,交待谢秀娘明日该如何如何。
看谢秀娘身上只有一些银簪子和银耳环等饰物,想了想,又将当年婆婆传给她的全套金首饰拿出来,郑重地交给了谢秀娘。
保安州当地妇女都有佩戴首饰的习惯,不论是穷还是富。
当然富裕人家佩戴的是金首饰,穷些的人家只有佩戴银首饰了。
不过无论人家多穷,家中的女人们最少都会有几个银手钏与银戒指。
越穷的人家越怕别人瞧不起,哪怕戴个银首饰,心下也会安慰些。
而且钟氏将传家的金首饰交给谢秀娘,还另有一种不同的意思。
看着王动的身份地位一天天改变,谢秀娘小小的心里其实一直有种担心,
王动哥哥发达后会不会嫌弃自己另娶她人,毕竟这种童养媳,男子成人后另娶的也很多。
眼下看到婆婆将传家首饰交给了自己,谢秀娘彻底放下心来。
这代表婆婆己经彻底接纳自己,王动对母亲一向孝顺,有了婆婆的支持,便不怕将来发生这种事情了。
谢秀娘内心满是喜悦,她戴上金首饰,喜滋滋地对铜境左照右照。
钟氏则在旁给她参考意见,两人又商议明日该穿什么新衣裳。
王动先去睡了,钟氏一直与谢秀娘商议到了深夜。
当晚谢秀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总睡不着,心内一直在想明日见到管队夫人该说什么话,该有什么样的礼仪举止才得体,才不会给王动哥哥丢脸。
可怜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什么大人物,也没学什么礼仪举止,又不识字。
怕到时管队夫人问起什么,自己回答不上来怎么办?
如果自己失礼了王动哥哥不高兴了怎么办?
虽有钟氏传授了她一大套秘诀,她的心下还是忐忑不安。
想了半夜,又想起明日跟王动哥哥出庄去后,庄人见了会怎么想。
想到这里,她脸上有些红红的。
……
第二天一大早,谢秀娘就起来了,她打扮整齐,便美滋滋地去做饭。
众人吃早饭时,看谢秀娘打扮一新的样子,韩仲大叫一声:“嫂子这身打扮真象个新娘子。”
谢秀娘又羞又喜,只是偷眼看着王动,眼中满是期盼,似乎想让王动夸她一下。
钟氏对谢秀娘的打扮也很满意,不过在王动看来,她瘦小的身上穿个花衣裳,衣服新是新,却怎么也没那个气质。
面上他微笑道:“不错不错,这衣裳首饰都很好看。”
谢秀娘这才欢喜地放下心来。
吃过早饭,临时前,钟氏也是忘不了传授王动一些心得,等会见了管队大人应该怎么样,千万不可失了礼数等,王动还能说什么?只得唯唯诺诺的点头。
几人牵出马来,几匹马昨晚己在后院中喂养过,精神着呢。
众人出了大门,王动上了马,谢秀娘看着王动,不知道该如何办。
王动伸出手对她笑道:“来,秀娘,坐到我的身后来。”
谢秀娘被王动拉上马,依王动所言抱住他的腰,她心跳得厉害,举止间有些僵硬。
韩仲怪叫了几声,王动瞪了他一眼:“臭小子你笑什么,看看你自己,也该找个媳妇儿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齐天良也是在旁边道:“不错不错,韩哥儿,要不要让你嫂子为你找个婆娘,你家嫂子最热衷这个事了。”
韩仲连连罢手道:“我才不要呢,我现在多快活,找个婆姨纯是烦事。”
众人笑着策马而去,钟氏靠着门,看着儿子的身影慢慢消失,脸上浮起了满足的笑容。
……
一路而去,街旁巷尾上满是向王动打招呼的人们,“王总旗早啊!”的声音接连响起,显是庄内人们己是知道王动高升为总旗官的事,众人脸上笑容都是恭敬。
不过在见到王动身后的谢秀娘时,很多人脸上都是露出惊讶的神情,在王动几人过去后,身后是响起了一片吃惊的议论声。
各色目光中,王动等人昂然策马而出。
出了庄,前面就是广阔平坦的大地,王动心头豪情涌起,他叫道:“秀娘,坐稳了。”
大喝一声:“驾!”
立时健马如风驰电掣般而去。
韩仲等人也是欢呼大叫,各人策动马匹,紧紧跟随其后,激起了一片的烟尘。
谢秀娘紧紧地抱住王动结实粗壮的腰,她闭上眼睛,小小的心里满是满足,只盼永远这样下去。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由于快到农忙,各兵也训练不了多久,所以军中技艺的等级考绩只能等农忙后再说。
而且王动还没有规定死,虽说技艺考核每两个月一次,不过如果有军士认为自己等级能力到的,或辎兵认为自己有能力升为战兵的,随时可以报告该队的队长,由队长再报告王动,由王动亲自考核他们的能力等级。
对于各军户来说,训练虽然苦,但各人却是喜欢较场这个地方。在这里,众人可以大量喝水,每天王动会供应他们七升水,每餐米面可以吃饱,每天还有二两肉,这真是享受。在家内,就算他们都是家内的壮劳力,以他们家内向堡内借去的米粮,只能每天盘算再盘算这家口每日的吃喝用度。
关于肉食问题,这也是王动考虑了许久的。
只有提供足够的肉食,才可以让军士们身体强壮,让他们有体力忍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使他们将来成为精锐部队。肉食还可以减少军士的夜盲症,使王动将来多了一个夜袭的强大攻击手段。
王动想了想,还是将未来的军士武艺等级待遇略为调整,以后武艺考核为上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四两肉。武艺为中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二两半肉。武艺为下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一两半肉。辎兵,每天可以吃一两肉。
大明一斤为十六两,约为后世的六百克。武艺为上等的军士,每天吃四两肉,近一百五十克,相当于日本陆军昭和六年的伙食标准。
不过就算如此,王动的五队战兵,连一队辎兵,还有韩朝的一队夜不收,这一年下来吃的肉也不少,还不算堡内其它肉食的吃用。而且随着王动势力规模的扩大,这肉食,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眼下大明的肉食较为单调,除了猪羊,就是鸡鸭鱼等。而且眼下大明灾害越来越严重,物价飞涨,去年保安州一口猪的价格竟相当于一头牛,如果都要买肉吃,难免吃不起,王动决定还是自己养算了。
为了避免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王动决定养的肉食来源杂一些。
除了猪羊,鸡鸭鱼都要养。不过保安州的环境显然不能大规模养羊,便随便养一些了。鸡成本低,还可以自己出去找食,不用怎么操心,鸡还可以生蛋。鸭也是如此,可以放到河里去吃鱼,同样鸭也可以下蛋。如果有了蝗虫灾害,还可以赶着那些鸡鸭到田里去吃蝗虫。
遗憾的是鸡鸭的传染病多了点,一个鸡瘟过来,可以死得一只鸡都不剩。
鱼的成本也低,还可以建在猪栏下面,而且猪粪、鸡粪、鸭粪都是很好的饲料,可以大大减少鱼对饲料等食物的需求。遗憾的是养鱼需要很多水,这是大明北地的劣势。
最后依出肉率,王动决定还是以养猪为主,其它为辅。
不过这时候养猪也不容易,这时候大明朝的猪,养一年也不过一百三十斤,或是一百四十斤,生猪出肉率大概便是七十斤到八十斤肉。两百多斤的大肥猪约要养两年,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剩饭剩菜之说,人都不够吃了,猪还有得吃?只得吃猪草加些糠,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出去讨猪草。
而且大规模养猪,会下仔的母猪与众多的小猪仔也不好找,王动决定先养一百头猪吧。
……
王动决定养猪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就在靖边堡内成为热门话题。
齐天良接受了王动让他去购买猪仔,鸡仔鸭仔、鱼苗,羊羔等重任,带了银子,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军户等,踏遍了保安州各地,甚至最远还到了怀来等地,最后才买齐了王动需求的畜类苗种数量。
在齐天良带人去购买畜种的同时,王动也调了一批的靖边堡军户,在百户渠一带建了一个畜场。
猪羊等当然不能养在堡内,只得建在堡外。在百户渠的末端,这里已经淤塞废弃,由于大水车的引水灌田,水流到了这里,便汇成了一片的水洼之地。
王动让人在这里挖了几个鱼塘,在鱼塘的上方用土垫高,在这里建了几个猪圈。在猪圈的旁边,又建了一些的鸭圈与鸡圈。
以后猪吃猪草与糠,鸡鸭或是吃猪的粪或是自己出去找吃的。下面的鱼则可以吃猪粪、鸡粪与鸭粪。这些粪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去肥田。形成一种循环饲养方式。
此外离畜场不远,隔着一片洼地与水沟,还种了十几亩的菜地,以供养靖边堡的军户吃用。菜地的肥料,就可以取之于各种鸡鸭猪粪。
王动的规划,不但让靖边堡的军户们新奇,就是此后辛庄,董家庄与舜乡堡的军民闻听的,多有好奇地赶过来看热闹。
其实王动的做法并不新奇,这种循环饲养方式,在明万历年时苏州常熟一户叫谭晓的人家就有做过。
崇祯八年六月初,齐天良带着那些军户浩浩荡荡的回来,买齐了王动所要的东西。
此行他跑了很多地方,最远到了怀来城内,他向王动汇报此行经历时,嘟嚷的只是骂现在大明物价之贵,往日一头小猪仔只要银六钱,现在要一两多。往日一头可产仔的老母猪只要银钱十两,现在升到了十三两。加上购买鱼苗,鸡鸭苗等,此次他带出去的银子又花光了。
不过猪仔,鱼苗等买齐后,这个百户渠畜场便也开始正式运转。
王动让陶氏选用了一批靖边堡的妇女,一些老弱男子,还有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孩童去放鸭放羊,养猪种菜。
他们的月粮工钱同样也是由堡内支付,这让这些得到工作的靖边堡军户都很高兴,他们又多了一条补贴家用的路子,让家人可以过得更好。
……
现在的靖边堡城内,一排排的都是军户的营房,分几条街巷隔开。
很显然的,现在堡内各军户没有独自购买土地与建盖房屋的能力。而且堡内的空余土带也不多了,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住于营房内。现在的靖边堡也是严禁外人随便进入。如有堡内军户要带外人进入的,事先都要经过报备,事后也需要仔细的盘察。
在堡外兴建畜场的同时,王动还决定在堡内兴建一个公共澡堂,这是王动盘算良久的。
北地用水向来不便,特别是眼下大明气候越来越干旱,各地用水就更是困难。连保安州这个相对较好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洗澡困难,特别是女性,除了新年、端午与中秋三节外,她们平常都不怎么洗澡擦身。这容易造成各种疾病的流行。
从明中期起,大明许多地方兴起了公共浴池澡堂,不过这仅限于一些大城市,而且出入澡堂者以男性居多,女性多半还是在家里沐浴或擦身体。
所以在建好畜场的同时,王动决定调动人力在堡内兴建一个公共澡堂。
这显然很受堡内军户的欢迎,没人不喜欢洗澡的,不过建澡堂就是需要许多的水与煤炭,成本不小。
不过王动还是建了,地址就选在西街,离街角一口水井的不远处。同时在澡堂内又打了一口井。
眼下大明的澡堂通常有池堂和官堂二种设备。前者为大浴池,众多人可以同时入浴,后者单独一室,仅容一人,或是仅容数人,内中还有为客人打水或搓澡之人。靖边堡的澡堂当然没有官堂,在这里,不论是兵还是官,大家都是一样的坦诚相见。
大明的澡堂均不许妇女入浴,不过王动决定还是造一个女客区,让堡内的军户妇女一样的享受澡堂洗浴之乐。
王动这个决定让堡内军户私下议论不停,虽说妇女们闻听后人人欢喜。
堡内几个军官,如韩朝、杨通,齐天良、钟调阳、钟荣几人也认为太惊世骇俗,对王动的声名有碍。他们当面不好对王动讲,便公推了大嘴巴韩仲与高史银前来劝说王动。
听了二人滔滔不绝的劝说,王动沉默了一会,他道:“听闻宣镇,甚至是京师内,这些年来接连发生疫病,百姓死伤无数,你二人知道为什么吗?”
二人自然是摇头,他们哪里知道京师内的事情?
王动道:“就是脏乱,由于街容没有清理,各地蝇蚁鼠虫遍地,加上百姓无水清洗身体,更容易沾染疫病,那些女子同样是我们堡内的居民,如果她们染病,我们同样无法幸免,所以勤以洗身当为防止疫病第一要务。”
二人都是呆了一呆,韩仲又道:“只是男女混杂洗浴,这会不会……太那个了?”
“男女混杂洗浴?”
王动哭笑不得,没想到传言会变成这个样子,他道:“哪里是男女混杂洗浴?那些女子们,她们专门有自己的池堂,男子是不得入内的。”
“哦。”
二人一齐点头。高史银呼了口气,脸上神情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失望。
……
在兴建澡堂的同时,王动还让人在堡内兴建了几个公共厕所,避免堡内军户乱倒马桶污染环境,同时又能收集到大批优质肥料。
等堡内澡堂与公共厕所建好后,靖边堡的军户就要开始准备粮食的收获了。
这天王动正与齐天良在官厅内商议到时的粮食收获情况,这时一个军户脸色怪怪的前来禀报,说是堡外又有一个女子前来投靠,希望总旗大人能够收留。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众人进了厅堂内,厅内正烧着几个通红的炉火,一股温暖迎面而来。
几个炉火中,其中两个架着铁架,一个烫着热酒,一个烧着茶罐,钟氏笑着去厨房,连道给众人做些好吃的。谢秀娘则到茶罐前看了看,给众人各倒了一杯热茶,又要出去扫雪续水。
倒茶时,韩朝几人都是站起来,道:“怎敢劳动小娘子。”
钟调阳也是站起来说道:“有劳表弟妇了。”
钟正显老气横秋地稳坐着,他看着谢秀娘的身影,笑了一声:“这丫头倒也伶俐,就是瘦了些。”
又对王动道:“外甥啊,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该是考虑多纳侍妾,传续子嗣才是。”
王动淡淡道:“这事将来再说吧。”
谢秀娘的身影顿了顿,听到王动的话后,便掀起暖帘出去了。
王动又问起钟正显:“舅舅此次到保安州来,所为何事?”
钟正显叹了口气,原来他们钟家现在家口多,田地少,加之田地干旱,生活是越来越难,听闻姐姐这边发展不错,外甥也升了总旗,还建了一个屯堡,便带着儿子想来投靠。
钟正显道:“你舅舅倒是没什么,也习过几年字,外甥帮找个书吏,写写算算的话计便可!倒是你表兄,要劳外甥多费心了。”
钟调阳站起来对王动拱了拱手,便沉默地坐了下去。
王动却知道这个表哥和自己一样,从小习武练字,学得一手的拳脚枪棒,自己屯堡百废待举,这样的人却是自己用得着的。
他站起身来,对钟调阳微笑道:“知道表兄从小习得一手的好拳脚,有没有兴趣来耍两手?”
钟调阳的眼睛亮了起来,他道:“好,就请表弟多多指点了!”
两人来到院中,韩朝几人也是争先恐后地出来看热闹。
钟调阳摆了一个拳架子,稳健地道:“表弟,请!”
他的双手布满老茧,一看就是练了多年的好手。再看他的右脚上前,双眼平视,两拳蓄势待发,正是正统的太祖长拳。
王动道:“表兄,请了!”
也不多言,摆了一个拳势,猛地发力冲出,进击钟调阳的面门。
拳头击出,“哗!”的一声响。
钟调阳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他全身下压,左臂格挡,两人拳臂相交,发出巨大的骨肉相击之声。
钟调阳身子猛地压成弓步,同时右手刁出,并以勾腿法连环相踢。
眨眼间两人相击数次,以硬对硬,发出了啪啪的声响。
二人都是攻势猛烈,王动双拳直进直出,大开大阔,正是军中的“劈挂拳”,向以刚猛闻名。
钟调阳也是拳法豪迈威猛,同时套路严谨,动作舒展,两人相击多次,仍是不分胜负。
毕竟不是生死之战,两人打了一会儿,便同时分开了。
王动哈哈大笑道:“表兄果然是好身手,佩服。”
心下感觉钟调阳的拳法气势澎湃,长打短靠,爆发力强,在近战肉搏中很有威力,不过中规中矩,少了军中那种凌厉的杀气。
钟调阳脸上露出笑容,抱拳道:“却是表弟相让了。”
钟正显早在旁笑得合不拢嘴,他走上来道:“你们兄弟俩就不要相让客气了。”
他期盼地对王动道:“外甥啊,你表兄这身手还帮得上你的忙吧?他不但通拳脚,枪棍也很厉害,还有他的箭术,在我们那,他可是远近闻名的好猎手。”
王动微笑道:“舅舅客气了,表兄这种人才,我可是求之不得,正好,我那边缺一个队头,就让他过去吧。”
钟正显立时乐不可支,旁边的韩朝几人也是看得佩服,钟调阳能在王动这么凌厉的攻势下坚持这么久,确是不简单。
钟调阳也是谢过,这时听到钟氏的声音响起:“啊呀,你们兄弟俩怎么一见就打起来了?快快过来吃饭。”
……
厅堂上摆着一张大桌,桌正中摆着一炉炭火,上面架着一锅滚沸的羊肉汤。旁边还有几盘菜,鱼肉鸡蛋都有。此外旁边还有一大笸的白面馒头,又还有一大盆的拉面条子。又有云糕、红枣,栗子、杂糖等点心食物。离桌旁不远的炉火上,又在上面呼呼地烫着热酒。
看着这么丰盛的饭菜,钟正显口中是垂涎欲滴。
众人入座,坐上时,王动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娘亲,秀娘,那日去州城办置年货时,我顺便给你们买了一些礼物。”
韩朝给王动拿了一个包裹过来,王动打开,里面却是一些锦缎衣裳,首饰,与女子用的胭脂花粉等物。
王动拿出一件翠绿绸的斜襟袄与一顶锦毛小帽,还有一只银笄,一些花粉,一双鞋面上刺着金花的凤头鞋给谢秀娘。拿了一件白绫比甲,一件大红背子,几只簪钗给母亲。
谢秀娘和钟氏都是又惊又喜,谢秀娘含羞地接过,高兴地道:“谢谢哥。”
钟氏拿着比甲与簪钗左看右看,道:“你这孩子,倒是有心了。没想到为娘老了,反倒穿得这么好看。”
随后她又高兴地埋怨道:“买这些东西想必很贵吧?”
王动微笑道:“也不贵,只是见到好,就顺便买了。”
其实这些物什并不是王动买的,那日他吩咐齐天良与其妻陶氏去州城置办年货,便让二人顺带买了。陶氏身为女人,自然知道她们女人喜欢什么,她的眼利,更是看出谢秀娘穿多大的鞋子。
果然二人都很欢喜。
钟氏半响才将东西仔细放好,她招呼各人道:“吃饭吧,大伙趁热吃。”
钟正显一直在旁眼热地看着,此时他也是道:“对对,吃,大伙赶紧趁热吃。”
他父子二人都是狼吞虎咽,特别是钟正显,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白面馒头,一边不住到锅里捞肉吃。
难得啊,难得吃这么好了,好久了,钟家一直是吃黑面蒸馍馍,黑面烤饼子,这白面馒头,白面条子,还有这些肉,似乎是好久远的历史了。就算这个年节,家内也是一样不好过,钟正显心想:“还是四姐这边生活好,幸亏到这边来,以后就一直住下了。”
韩仲与高史银二人也是大口大口地喝着酒,吃着肉,一点也不客气。这二人,己经将王家当成自己家了。
外面唰唰的声响,那雪本己在王动等人进庄前消停,现在又开始下了。
最后更是越下越大,如乱舞梨花一般。
看外面飘着大雪,众人在屋头吃着热呼呼的酒菜,却是惬意安乐。
……
“娘,您每日辛劳,要不要孩儿买几个奴仆丫鬟来侍候您?”
吃饭时,王动谈起这事。
钟正显满脸的赞同,他正要说话,钟氏却连忙劝阻:“别,费钱不说,你娘一个劳碌命也消受不起,一闲下来就一身的病。”
王动点了点头,他知道一个忙惯了的人,让她休息,反而是不知所措,容易闹出一身的毛病。反正现在家里的重活,也有自己撑着,母亲与小妻以后也不可能会怎么劳累,那就暂时算了。
随后他又谈起另一个事。
“什么,动儿,你打算买地?”
听闻王动这样说,钟氏很是惊讶,谢秀娘几人也是向王动看来。
“是的,娘。”王动点了点头,“孩儿准备买些地建个庄田,以后也好给母亲养老,银钱的事,娘不用担心。”
建立自己的私人庄田是王动的想法,韩朝几人也是赞同并愿意加入,建立屯堡,其实还是明面上的官务,结果未知,而私人庄田,则是完全由王动自己控制,而且还容易收购兼并土地,是另一条发展实力的道路。
王动需要两手都做准备。此外,王动也有另一种想法,军户屯堡,是每人分田若干,最后收租纳粮。而这种私人庄田,他则打算采用雇工耕作,类似后世的农场山庄,王动想看看,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具有优越性。
沿着董房河西岸一直到辛庄一带,那里的土地是属于民田官地,其中一部分是己耕种的田地,一部分则是荒地。以现在保安州的地价,一亩良田约在十二两银子左右,而且也没人肯卖,荒地就便宜多了,一亩地也就是几两银子。
王动先打算买一些民田荒地,就算暂时不打算耕种,放在那里,也是为将来打下钉子。
听了王动的打算,钟氏叹道:“你这孩儿,现在做什么事为娘越来越不明白,不过娘亲总是支持你的。”
同时她也高兴,王家兴旺时,有良田一百多亩,后家道中落后只剩下二十多亩薄田,现在儿子有出息了,都知道要买田置地建立庄田,有这样的儿子,她也是欣慰了。
钟正显一直在旁听着,他的眼睛是闪闪发光。
……
两天后便是大年除夕夜,这天王动过了个愉快的新年,崇祯七年终于过去了。
正月几天内,王动又是忙着拜年,特别是许忠俊与张贵那,他都是送去了厚礼。
崇祯八年正月初五日这天,王动找到了里长姜安,商议买地之事。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下众人回到靖边墩内商议事务。
此时拒虏墩的夜不收谭进荣也愿意与众人搏命,一起去袭击后金兵换取军功赏银,这样愿意出击的人数便有七人。
在韩仲的大声提议下,众人都是公推王动为首领,高史银也默认了。
经过这些事情后,王动的身手都是让众人佩服,就连韩朝也是一样
韩朝自认为自己身手与高史银不相上下,现在连高史银都不是王动对手,想必自己也是一样。
特别是这几日王动表现出的冷静与心机,更是给众人以极大信心。
既然大家都豁出去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战杀敌前自然要好好吃一顿,对于这事钟大用与王有金也很是热心。
二人也是下了大本钱,专门从董家庄与辛庄内搞来一些肉食,让众好汉吃饱喝足。
当日傍晚,韩朝韩仲与高史银、谭进荣四人先期去哨探一番,以便查明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他们本是夜不收,大明专业的侦察兵,向来工作就是深入敌境侦察敌方动静,侦察之事对他们是轻车熟路了。
在大明,夜不收向是各营各堡的精锐,由于危险,能选入夜不收的都是明军中极为优秀的人物。
大明对他们的待遇也很是优厚,就算他们死伤,子孙都有优赏,每年终,都司官还要在镇城给他们设壇致祭。
不过到了崇祯现在,这种优厚的待遇己经成为过去。
这也是韩朝韩仲等人愿意出来搏命的原因,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算了。
第二日一早,韩朝等人回来,他们己查明了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在离这里不远张庄村附近的一个树林旁边。
也是这股后金军太过嚣张,毫不掩盖自己的行踪,让韩朝他们轻易地查明了他们的落脚之地。
韩朝他们回来时,竟又带回来了两个夜不收,便是大康墩的张如春、齐炳二人。
二人与韩朝交好,又穷得久了,在韩朝的劝说下,二人欣然同意加入众人,一起出战搏军功换赏银。
见又有人加入,众人都是士气大振。
此时出战的人数己达到九人,其中更有六个夜不收,胜算己是极大。
不过张如春、齐炳二人见领头的人物竟是王动,不由深深不满。
王动以前憨傻软弱的名声可是在董家庄这一带出名远扬,张如春、齐炳二人自然知道。
见二人不服,王动主动出来,迎接二人的挑战,从拳脚到刀枪到弓箭,最后二人联合上来都不是王动的对手,这让二人惊异非常。
这个王大软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二人惊疑归惊疑,不过军中强者为尊,事实面前,二人默认了王动的领导地位。
白日时,众人又是休息,好吃好喝,养精蓄锐。
王动还抽空到辛庄一看,见母亲与谢秀娘都是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到了夜晚,九人全副武装,拜别了靖边墩内忧虑的各人,静静的没入夜空当中。
夜袭,这是王动的提议。
如果白日在野外,这九人都不是这股后金军的对手,唯一的选择便是夜战。
在古时,夜战稀少,除了很多军士营养不良,犯有夜盲症外,最重要的是夜战的组织难度极高。
古时的通讯联络手段落后,也没有完备的地图可供参考,连夜间行军都很难控制队伍的行进方向,更不用说进行战斗了。
不过王动面前只是小股的精锐部队,大部分人又是惯于夜间活动的夜不收,这夜战自然没有问题。
王动与韩朝走在最前面,一直往目标而去。
王动身上背着弓箭,腰上挎着腰刀,手上紧握着自己的长枪,虽大战将要来临,心下却是出奇的平静,或许自己真是适合活在乱世,这种刀头舔血的生涯不但不让他害怕,反让他兴奋莫名。
夜晚颇有寒意,不过人人都是心中热血沸腾,没有一个人觉得冷。
一行人一直摸到张庄边的那个树林旁,隐隐的,几个后金军大声呼嚎欢叫声己是传来,间中夹着一些女子的哭泣哀求声。
众人知道后金军己在眼前,人人都是不敢大意,他们轻手轻脚地从树林这边钻了过去。
这时韩朝等人身为大明侦察兵的优势便显露出来,行止间,却是丝毫声音也没有,这是连王动都办不到的。
众人小心翼翼地来到树林旁边,举目看去,却见那边小溪空地上点着几个火堆,
火堆的旁边,是一顶顶的帐篷,一些后金兵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声谈笑着。
或许是晚上歇息,这些后金军都没有披甲,露出各人发青的头皮与脑后小撮细长的金钱鼠尾辫,武器也是松松垮垮地放在一旁。
他们每人都搂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大明女子,一边谈笑一边做着各种不堪入目的举动。
那些女子不敢反抗,只是低声哭泣,神情间苦楚凄凉。
而在一个火堆的旁边,还倒着几具大明女子的尸体,个个全身赤裸,身形扭曲,显然是临死前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在一顶帐篷的旁边,还低头围坐着一堆衣衫破烂的女子,个个缩成一团,神情中极为恐惧,不时低低的哭泣声传来。
看到眼前的情形,王动等人都是愤怒异常,这些天杀的鞑子,做出这些不是人干的事情。
王动身后的马名更是全身发抖,显是难以克制自己。
王动转头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平静,不过马名的眼睛还是通红,显是眼前的情形让他想起了自己死难的妻子。
王动低声道:“现在还不到时候,等鞑子休息了我们再动手。”
他细细数着那些后金兵的人数,发现前后竟有十个人,他不由大吃一惊,没想到鞑子兵的人数竟多了一半,与先前的猜测不合。
韩朝等人也是发现了这个情形,也是人人吃惊,不过此时骑虎难下,前面便是有刀山火海也得干了。
这时忽然一个女子的惨叫声传来,众人看去,却是一个女子不愿被怀中的鞑子淫辱,有了个反抗的动作,
那个后金兵怒火上来,便起身用刀柄狠狠抽打她的头颅脸面,一边用胡语喝骂着什么。
那个女子满头满脸的血,她使力挣扎,只是用力痛哭,旁边几个后金军看得大笑不己,指指点点为乐。
王动一股血气涌了上来,又强自压抑下去,他拼命对自己道:“冷静,冷静,现在还不到时候!”
忽然身后的马名一下子站起来大叫:“天杀的鞑子!”
如捅破了马蜂窝一般,火堆旁的后金兵纷纷跳了起来。
他们推开怀中的女子,厉声用胡语喝问什么,那个抽打女子的后金兵也是一怔向这边看来。
“嗖!”的一声,弓弦的紧绷声响起,一支重矢划破了黑暗,强劲地射入那个后金兵的咽喉,将他射飞出去,直接钉死在地上。
“杀啊!”
暗袭失败,只有明战了,王动嘶声大喊着,挺着自己的长枪,一马当先地冲了出来。
“杀……”
韩朝韩仲也是涨红着脸,声嘶力竭地叫着,挥舞兵器紧随王动冲出。
余者各人纷纷冲出,一时间与那些后金兵冲撞在一起。
王动首先迎上的是一个拎着半月长柄斧的后金马甲,事发突然,那个马甲的长柄斧还没来得及挥舞开来。
王动大喝一声:“杀!”
手中的长枪一下子刺入他的心口,那个后金马甲惊天大吼着,用力想将手中的斧头劈下,
王动又是狠狠刺入,一把将他挑飞,狠狠地摔入旁边一个火堆内,
那个马甲全身着火,惨叫声更是惊天动地传来。
又有一个挥舞虎牙刀的后金步甲向王动后面劈来。
王动一声暴喝:“杀!”
如身后长着双目般,脚步一个回旋,枪如游龙,己是一下子刺入了那个后金步甲的咽喉内。
王动抽枪,鲜血飙射而出,那个后金步甲临死时仍是圆睁双目,似是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王动枪法传自戚家军内,那戚家军练枪,向要在二十步外擂鼓瞬间刺中对手目、喉、心、腰、足五孔才算合格,岂是非同小可?
这后金步甲死得不冤!
此时双方混战成一团,兵器交击与惨叫声不时传来,战局血腥而残酷。
那些被掳来的女子们都是胆战心惊地缩在一旁,人人不敢出声。
不过见眼前的明军突然袭击出手,很多人眼中都是燃起希望,只盼这些勇敢的明军们能杀尽眼前鞑子,救她们于水火。
王动观看战局,连射死那个,此时后金兵己是被他杀了三个,余下七人,正与韩朝等人缠斗着。
韩朝使的是一杆钩镰枪,而韩仲使的是一根大棒,那高史银则是使一根钗钯,三人都是与眼前一个后金军搏战。
只是这会儿间,三人身上己都是挂了彩,韩朝肩背上被劈了一斧,韩仲大腿上中了一枪,高史银身上也是被劈了几刀。
不过他们红着眼,只是咬牙搏杀。
面前的对手更是不堪,眼见军功就要到手,三人身上都是多了无尽力气似的,只是呼喝咆哮。
场面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挥舞铁制长柄挑刀的大汉,他凶猛异常,手上沉重的挑刀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谭进荣与张如春己是接连被他劈死,他仍是高呼酣战。
王动见这人竟是那日在靖边墩下被自己射伤的后金白甲,他虽是肩胸处受伤,竟还是如此悍勇。
他接连杀死谭进荣与张如春后,一刀将马名的左臂劈断,毫不停留,
又是挥刀向齐天良直劈而来,齐天良尖叫起来,王动手中的长枪猛挥而出。
那后金白甲惊天吼叫起来,王动的长枪从他后胸透体而出。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