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由网络作家“妙笔入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朱元璋鲁明义的军事历史《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妙笔入梦”所著,主要讲述的是:......
《精品推荐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彩片段
上书房内,朱元璋怒目圆睁,浑身气势外放,死死的盯着陈怀义,血丝缓缓的爬上他的眼珠,好似随时都会暴起杀人。
陈怀义被朱元璋气势所迫,此刻的他已经方寸大乱,冲着朱元璋就使劲磕头道:
“皇上饶命,皇上饶过臣这一回吧,臣下次再也不敢了。”
“住口。”
朱元璋虎吼一声,把陈怀义当场震得不敢言语。
“瞧瞧你那个怂样,哪里还有身为御史的刚直?简直就是窝囊废。”
“臣是窝囊废,臣是废物,恳请皇上饶恕臣这一回吧。”
陈怀义痛哭流涕,脑袋都磕的红肿一片,还在拼命的朝朱元璋猛磕。
“别磕了,咱就问你一句,到底是谁指使你这样干的?”
朱元璋一脸嫌弃,本来还以为陈怀义会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诤臣,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怂包,软蛋。
对于这样的人,朱元璋实在没有耐心再给他耗下去,直接了当的问出幕后使者,就可以送这个陈怀义上路了。
“没人指使臣。”
陈怀义已经被吓坏了,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不敢有一丝隐瞒。
“臣前几日喝了一点小酒,当时醉的不省人事,竟然在奏折上胡言乱语。”
“请皇上看在臣喝醉的份上,饶过臣这一次吧。”
“喝醉酒?”
朱元璋仍旧是一脸的怒色,大喝道:
“酒后吐真言,看样子你对咱的封王戍边意见很大啊!!”
“臣不敢,臣万万不敢啊!!”
陈怀义此刻都被吓尿了,他只感觉自己的这条命已经在天上飞了。
“不敢?不是没有!!!”
朱元璋猛然大喝,说道:
“看样子你只有喝醉酒才敢吐露心声,才敢将心底的话说出来。”
“才敢把咱骂的狗血淋头,把咱的皇子们骂的一无是处。”
“陈怀义,你好大胆!!”
说到最后,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怒吼声震荡着整座上书房,把陈怀义吓得魂飞胆破。
“皇...皇上...”
陈怀义结巴了半天,却愣是说不出一句完整求饶的话。
朱元璋看到陈怀义这个样子,也知道今天是问不出什么东西,直接挥手道:
“把这个狗东西拉下去,严刑逼供,咱要知道他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
殿外侍卫赶忙进屋将陈怀义给架了出去,陈怀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地上留下了一滩污渍。
等到陈怀义被拖出去后,朱元璋仍旧是余怒未消,在大殿内怒吼连连:
“废物,窝囊废,草包,软蛋。”
“咱当初怎么会让他来当这个监察御史?”
朱标见朱元璋仍在生气,再次上前开导道:
“父皇莫要生气,陈怀义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还没进来时就已经被人打断了双腿,看样子这是受到了天谴。”
“父皇还是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体。”
朱元璋闻言一愣,这个时候他才想起这个陈怀义的惨状。
虽然心中暗爽,但是朱元璋难免狐疑,这陈怀义不管怎么说,也是堂堂御史,怎么会被打的如此凄惨?
难道跟他幕后之人有关?
朱元璋疑心大起,随即将毛骧给叫了进来。
“去给咱查查,陈怀义的腿是怎么断的?”
毛骧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毛骧就将前因后果调查清楚,随后就赶回了上书房。
“怎样?可调查清楚了?”
“调查清楚了,那陈怀义的双腿都是马三刀给打断的。”
毛骧将自己调查的结果,一五一十的朝朱元璋汇报。
“马三刀?马三刀怎么会跟陈怀义碰上?”
朱元璋表情疑惑,一个是文质彬彬的御史,一个是粗犷莽夫,这俩人怎么可能会凑到一起?
“他们在哪碰上的?”
毛骧被朱元璋这一问,脸上有些不自然,吞吞吐吐道:
“在...在画舫..上。”
“画舫?”
朱元璋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表情更加疑惑,连话音都有些提高。
“就是...就是青楼!!”
毛骧再次补了一句。
“混账,真是一群混账。”
“朝廷大员竟然明目张胆去逛青楼,这些人分明是没把咱订制的律法放在眼里。”
朱元璋顿时暴跳如雷,他明明在大明律里面规定,官员一律不准去逛青楼。
这些官员竟然还知法犯法。
“这个马三刀真是恃宠而骄,不仅敢去逛青楼,竟然还当众殴打御史,把人家腿都给打折,这是要让百姓看咱大明朝的笑话吗?”
“马三刀啊,马三刀!难道真以为咱不敢杀你吗?”
朱元璋的语气冰冷刺骨,说话更是咬牙切齿,后槽牙都要被他给咬碎了。
“马三刀动手也是有原因,据旁边的人交代,这马三刀动手,是受人挑拨的。”
毛骧踌躇半晌,还是决定把事实给说出来,要不然马三刀可能真会被朱元璋给砍了。
“谁?是谁敢挑拨马三刀去殴打朝廷命官?咱非得扒了他的皮。”
朱元璋眼睛猩红,只觉得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
这群在朝官员,简直就是乌合之众,糟糕透顶。
“好像是,李进。”
毛线最终还是把罪魁祸首给说了出来。
“李进?李进!!!”
朱元璋听到这个名字后,有些发愣,随后就是冲天怒火。
“又是他!!这个狗东西,每次走到哪都不安生。”
“这次咱非得要宰了他,那他碎尸万段,薄皮萱草,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朱元璋的咆哮笑坏了底下的毛骧,他不明白朱元璋对李进怨恨为什么这么大。
但是旁边的朱标见状,却是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劝谏道:
“父皇,何不听完来龙去脉,再作决断?”
“毛骧,快把此事的经过全部说出来,不得隐瞒!”
朱标对着底下的毛骧使劲使眼色,毛骧看朱元璋没有阻止,赶忙开始诉说起画舫里发生的事情。
“好啊!逛个窑子,都能花上几万两找窑姐。”
“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唆使旁人殴打当朝御史!!”
“好,好得很!!这个李进,看样子是真的无法无天。”
朱元璋不听还好,等听完李进干的事情,脸色更是气的发紫。
“既然这样,咱就送李进上西天!!!”
上书房。
刘伯温三人走后,朱标甚是不解的朝朱元璋问道:
“父皇,你打算让谁出这笔银子?”
“沈万三不是早就被流放了吗?”
朱元璋当初起家的时候,没有银子发军饷,就是沈万三资助的朱元璋。
如今朱元璋又缺钱,朱标当然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沈万三。
不过沈万三在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时候,就给发配西北了,如今更是不知死活,又从哪里搞到这笔钱。
朱元璋嘴角勾起,拿起上沪县的账本,说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朱标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惊异道:
“父皇是想让李进当这个监察御史?”
“嘿嘿,咱不仅让他当这个监察御史,还要让他全权负责此事。”
朱元璋面露得色道:
“咱这么提拔他,他若是在义乌饿死了一个灾民,就别怪咱心狠手辣了。”
“妙啊!”
朱标此刻激动的一下子跳了起来。
之前朱元璋和朱标还在想着怎么从李进口袋里掏银子,如今朱元璋这个阳谋一出,李进是不出血也不行了。
“本来需要六十万两银子的救灾,父皇只给了三十万两。”
“李进如果想不饿死一人,那他就必须自掏腰包。”
“这三十万两,他是不出也得出了。”
“父皇真是高明啊!只是这样一来,对李进是不是太过残忍了?”
“残忍?咱把他从九品芝麻官,提拔到七品监察御史,这是抬举他。”
朱元璋确实觉得李进赚大了。
“在咱大明朝,可没有用银子买来的官。”
朱标闻言,也是点了点头,毕竟朱元璋说的也对,有些人想升官,拿钱买都买不来。
如今李进连跳四级,那也算是恩宠至极了。
随后,朱元璋就叫来了礼部官员,立刻拟旨,向李进传达圣旨。
....
上沪县,县衙处。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命上沪县县令李进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专司义乌县赈灾一事,不得一名百姓饿死,否则必要追究李进失责之罪。”
“接到圣旨之后,不得耽搁,立即启程,钦此。”
传旨的是一名小太监,看上去十分和善。
李进则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圣旨给弄蒙圈了。
本来李进送走朱元璋等人之后,就悠闲的在家等着朱元璋把皇家商会的预批给送过来。
可是等了两个月,李进却是连个人影都没见到。
正当李进以为事情办砸了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这样一份圣旨。
难道老朱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要给自己算账?
不可能啊,以老朱的性子,如果知道自己真的贪污受贿,只怕当场就是剥皮萱草了,又怎么可能给自己升职。
就在李进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旁边的小太监却是出声提醒道:
“李大人,还请赶紧接旨谢恩吧!”
李进回过神后,急忙接过圣旨。
不过如何,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给办好。
“这位公公看起来好面善啊,不知如何称呼?”
李进站起身后,偷偷从袖子里给这名小太监塞了十两银子。
“小人黄兴。”
小太监偷偷接过银子,掂了掂分量,顿时喜笑颜开。
黄兴?李进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不过李进最关心的还是朱元璋的态度,赶忙问道:
“不知皇上除了圣旨还有何吩咐?”
“皇上只说让李大人赶忙前去赴任,不要耽误了救灾,如果饿死了人,皇上肯定是会追究大人的责任。”
“那皇上当时的心情如何?”
“看上去面带微笑,应该是心情极好的。”
得到这个消息,李进瞬间放心不少,既然心情不错,那应该不知道自己干的事情。
不过这救灾还的确是不能拖着,要不然真的饿死了百姓,闹将起来,只怕自己也是脑袋不保。
在询问上沪县县令暂时没人代理后,李进简单交代了县衙里的县丞一声,就坐上马车直奔义乌而去。
.....
义乌县。
金华府知府,义乌县县令,县丞等人齐聚义乌县衙,所有人都是愁眉苦脸,仿佛有着天大的麻烦无法解决。
几人大眼瞪小眼,相互看了很久,知道义乌县令实在等不下去了,大声叫苦道:
“孙大人,您是知府,到了这个时候,您倒是说句话啊?”
“说什么?金华府受灾民众十数万,不只是你们义乌县。”
“这么多百姓嗷嗷待哺,朝廷只拨了二十万两银子,怎么能够数?”
孙芳此刻也是无计可施。
义乌县多丘陵,本来能够种植稻米的良田就不多,导致粮价偏高。
如今更是河水决堤,将山谷地区的良田全部淹没,将粮食全部冲毁。
此刻的义乌粮价只会更高,而朝廷还是按照京城市价发放救灾粮,注定义乌县的百姓要饿死很多。
“难道大人就不会上书吗?难道就不能向皇上陈述义乌县的民情,让朝廷再下拨赈灾银两吗?”
义乌县令赵大海对着知府大声咆哮,他实在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朝廷也不容易,朝中有人给我说了,朝廷能挤出来的银子只有这么多了。”
孙芳一脸无可奈何,语重心长的说道:
“咱们还是想想怎么用这么多银子,救更多的百姓吧。”
义乌县丞齐博这个时候插话道:
“此事多说无益,咱们还是尽快买粮食救灾吧。”
“还不行,朝廷说了,要派一名监察御史前来,咱们所有人都要听他的。”
赵大海却阻止道:
“不过也不用担心,本官已经开仓放粮,这些日子也能抵挡一阵。”
“只要监察御史来了,咱们立马去买粮食,不会饿死太多人的。”
看孙芳说的轻描淡写,赵大海只感觉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
毕竟赵大海只是一名穷举人,家里的粮食早就拿出来赈灾了,他自己家里人都饿得嗷嗷叫。
如今的义乌仍旧是下着小雨,路面上也是泥泞不已,百姓们聚集在官府搭建简陋的草棚里。
每天喝着稀粥,勉强度日,但是州府的粮食却是逐渐见底,所有人都在等着监察御史的到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