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畅销巨作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畅销巨作

薛定谔的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崇祯云逍   更新:2024-06-04 16: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区区一个不入流的小道士,也敢称作是仙长?”

道录司的左演法牛大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本官今天就让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你的道籍已经被注销了!现在,你不再是道士,就等着死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吧!”

牛大人迈着八字步,来到云逍身前。

他眼神睥睨,神态嚣张,就要招呼差役们,给云逍戴上枷锁。

“且慢!”

王承恩横身挡在云逍身前,“道录司怎能无缘无故注销云仙长的道籍?”

牛大人官威十足,冷笑道:“道录司办事,还需要向你解释?”

他这个道录司左演法,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官。

自然是没机会认识王承恩这个皇帝心腹的。

他还以为,王承恩只是云逍的亲朋,自然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王承恩大怒。

只是万岁爷不能暴露身份。

册封云逍的圣旨又没到。

一时间,他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阻止这些官差。

他倒是不用担心云仙长的安危。

可是万岁爷,在里面看着呢。

要是让云仙长受一点委屈,引得龙颜大怒。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我倒要看看,顺天府衙门,是如何与范家,沆瀣一气的。”

云逍不在意地笑了笑。

因为,他早就盘算好了,扳倒范家的对策。

只需让侄儿,设法传话给皇帝就行。

数千万两银子。

外加为大明铲除晋商这个大毒瘤,断绝建奴的粮食、盐铁及军械供应。

这样的一笔大生意,皇帝不可能不动心。

遵化大捷已经放在那儿,也由不得皇帝不信。

只要皇帝下定决心,不仅是范家,就连晋商八大家,都会被连根拔起。

因此,云逍安之若素,淡定的很。

这时,忽然从道观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道录司办事,本官问不问得?”

接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王承恩见到来人,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退到一旁。

牛大人冷笑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啊,温,温大人……”

道录司,隶属于礼部。

牛大人这个左演法,当然认得礼部尚书温体仁。

“本官温体仁。”

温体仁向云逍颔首,客气中透着矜持。

他毕竟是礼部尚书,二品大员,身份摆在那儿。

虽然这次,前来吕祖观,是为了结交云逍,却也不会表现的太露骨。

“贫道云逍子,见过温尚书。”

云逍心中十分疑惑,不卑不亢地施了个道揖。

温体仁看向牛大人,冷哼一声,“谁给你的胆子,无故注销云道长的道籍?”

“下官,下官……”

牛大人浑身哆嗦个不停。

随即,两腿一软,“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官大一级压死人。

而温体仁的官位,又何止比他大一级?

何况还是正管。

直接罢了他的官,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震惊之余,牛大人以幽怨的眼神,看了云逍一眼。

这小道士,是怎么跟礼部尚书,扯上关系的?

有这层关系,你早说啊!

这下子,可坑死本官了!

云逍心里,也是困惑不解。

他当然知道温体仁。

此人在《明史》中,名列“奸臣传”。

当然,《明史》是建奴修的,不仅不能当真,还要反过来看。

温体仁并非是东林党,最终却能踩着东林党,位列首辅。

其手腕和能力,可见一斑。

可自己跟温体仁,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啊!

他怎么会来到吕祖观,还为自己出声呢?

“回去告诉府尹大人,本官为云道长作保,有什么事,去礼部找本官即可。”

温体仁不再理睬牛大人,向顺天府的捕头,漠然说道。


崇祯和方正化,再次大吃一惊。

竟然连建奴攻打遵化的时间,都推算的一清二楚!

如果说这道士,没有未卜先知之能,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

不知不觉中,二人心中,对云逍,生出了强烈的敬畏。

崇祯又问:“建奴在遵化城中的内应,是谁?”

云逍呵呵一笑:“把遵化城中的晋商,全都抓起来,保证没一个是冤枉的。”

崇祯点点头。

接着暗中盘算了一番。

“十一月初三……”

今天是十月二十七。

时间虽然紧迫了一点,却完全赶得及。

“叔父”已经安排的这么周密。

不仅识破了建奴的奸计,还定下这样的妙计。

他要是还把持不住,那真该一头撞死了。

只要按照“叔父”的安排,绝对能化解这次危机。

甚至,重创建奴!

想到这里,崇祯振奋起来。

他站起身来,向云逍诚心道谢。

“这次,若是能够击退建奴,大明上下,必将铭记叔父的功德!”

云逍一声嗤笑,“我不过是信口一说,要是当真,可就沙雕了!”

崇祯像是被迎头浇了一瓢冷水。

方正化都有拔剑杀人的冲动了。

说了半天,竟然是在消遣万岁爷?

崇祯不解地追问道:“既然有妙计,为何还不能击退建奴?”

云逍叹道:“计策再好,也要能执行才有用。”

崇祯眉头大皱:“愿闻其详!”

“不说别的,光是人事调度这一项。”

“要是任用孙承宗,撤掉三屯营的两头猪,朝中那帮文官,绝对会站出来极力反对。”

“朝中有这帮不干人事的文官,怎么可能办得成事?”

对于大明朝的文官,云逍只能呵呵。

大明最终,是怎么亡国的?

还不是因为这些文官们,整天忙着争权夺利。

干啥啥不行,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第一名。

崇祯听得眉头紧皱。

朝廷中那帮大臣,是个什么德行,他实在是太清楚了。

整天张口就是忠君报国,闭嘴就是为国为民,可什么实事都办不成。

好在这次,有“叔父”点拨。

一切,都还来得及!

云易接着,又摇了摇头。

“其实吧,问题的根源,在于皇帝。”

“咱们那位万岁爷啊,早就被文官给忽悠瘸了,耳根子也太软了。”

一番话,让崇祯的脸都绿了。

方正化更是被吓得心惊肉跳。

诽谤皇帝,这是多大的罪名?

这小道士的胆子,未免太大了。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人家有神仙一般的手段,这才敢于藐视皇帝的威严。

崇祯陷入沉默中。

云逍的话,虽然很刺耳,却是实情。

崇祯当皇帝,纯属赶鸭子上架,根本没受过相关的学习。

再加上性格多疑,又刚愎自用。

经常被大臣用仁义道德的大帽子给绑架。

再加上厂卫受到压制,失去了耳目。

以至于昏招频出。

到后来,他谁都不敢相信,谁都不敢用。

最终成了一个孤家寡人,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凄惨下场。

“这一次,朕定要独断乾纲,力挽狂澜!”

崇祯暗自攥紧拳头,心中一片决然。

“算了,不说了。”

云逍有些意兴阑珊,不想再说下去。

嘴炮打的震天响,也改变不了糟糕的现实。

由于还有大事要安排,崇祯当即就向云逍告辞。

“我在城中,还有生意要打理,就少陪叔父了。”

方正化一阵愕然。

陛下这“叔父”,叫的是越发顺溜了。

云逍叮嘱道:“小心一些,接下来,京城乱的很,别把命搭进去,银子没了可以再挣,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我明白。”

崇祯心中一暖。

随后,便带着方正化,匆匆而去。

回城途中,崇祯开始反复琢磨。

等回到皇宫,心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谋划。

崇祯没有片刻耽搁,立即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拟旨。

加封赋闲在家的孙承宗,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并以孙承宗为钦差,方正化为监军,星夜前往遵化,主持战事。

加封总兵满桂为武经略,赐尚方宝剑,与赵率教,驻守三屯营。

命袁崇焕领关宁军,以及蓟镇各处兵马,即刻全力以赴,驰援遵化。

同时还给孙承宗、满桂带去密信,将云逍所说的计划,详细地告知。

“陛下,圣旨需廷议,然后内阁票拟,最后由司礼监批红才行。”

王德化吃了一惊,急忙提醒崇祯。

崇祯的脑袋,开始隐隐作痛。

因为大明朝的圣旨,可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能直接颁布的。

任何圣旨,都必须经过廷议、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这一整套程序。

内廷直接发出的圣旨叫中旨,六科是有权封驳的。

官员们认为不合规定,就可以不予执行,并且一言不合就开骂。

就连皇帝,也毫无办法。

一旦中旨被驳回,就会闹笑话,严重影响到皇帝的权威。

因此,自嘉靖后期以来,还从来没有皇帝,不经程序,直接颁发中旨的事情。

而崇祯又是一个,行事极守规矩的皇帝。

直接发中旨,可不是他以前的行事风格。

“直接发中旨,八百里加急发出去!”

崇祯横下心来。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不会打破惯例。

可这次,不一样啊!

大明的江山社稷,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叔父”,不,云仙长已经指出了一条力挽狂澜的明路。

要是因为自己处决不力,导致京畿陷入浩劫。

他以后,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身为大明天子,他太清楚那些大臣,是什么德性了。

这些人,能干事情的没几个。

争权夺利,扯皮甩锅,却是一个顶十个。

正如云逍说的那样。

这次启用孙承宗,任用满桂、赵率教,罢免朱国彦、朱来同。

肯定会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

等廷议、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一整套程序走下来。

黄花菜都凉了。

建奴大军都有可能打到京城了。

甚至连廷议这一关都过不去,直接就夭折了。

还指望能办成什么事情?

王德化劝谏道:“中旨一旦发出去,定会引起大臣非议,请万岁爷三思。”

崇祯眉毛一挑,冷冷说道:“朕看你经常与文官交往,不光是屁股,连心都不在朕这里了。”

小说《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还有一盘蒸红薯,一盘煮土豆。

大臣们面面相觑。

这就是陛下所谓的晚膳?

这是些什么鬼?

徐光启又是一声惊呼:“这是……玉米、土豆和番薯!”

崇祯十分意外:“徐爱卿认得这三样作物?”

“启奏陛下,臣不仅认得,还在自家的田庄里,试种了不少。”

“臣本打算,等明年再试种一批,总结出详尽的耕作之法,再奏请陛下,向全国推广!”

“想不到陛下竟然已经得到了这三样作物!”

徐光启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崇祯欣喜不已,看徐光启的眼神,如同发现了一件奇宝。

谁说咱大明的官员,都是尸位素餐?

这不是有一位关心民生的大臣吗?

过几天就把徐光启带去见叔父,看他还怎么说。

崇祯心情大好,笑着说道:“众卿先品尝,其他事情,稍后再说。”

众人虽然都是饿的肚子咕咕叫,可是在御前用膳,必须讲究礼仪。

因此都是吃的十分文雅,却也都吃的津津有味。

感觉这三样食物,简直是这辈子都不曾享用的美食。

等大臣们都吃的差不多了。

崇祯放下碗筷,叹道:“若是天下百姓,每餐都能跟今日一样吃饱吃好,大明何愁不能中兴?”

大臣们都不傻。

意识到今天的正戏来了,于是全都打起精神。

“不知这三样作物,产量如何?”

“是否能当做主粮,又是否适合全国推广?”

温体仁猜出崇祯的用意,十分配合地问道。

崇祯看向徐光启,“徐爱卿,你来给诸位爱卿解答。”

“玉米、土豆、番薯,都可以当做主粮。”

“并且很容易成活,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

“臣的田庄里,土豆今年的亩产是四千三斤,红薯五千七百斤,玉米一千二百斤。”

徐光启的话音一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崇祯虽然知道答案,但心中依然不免一阵火热。

韩爌等人心思转得飞快,计算着利益的得失。

很快,他们就想透了,皇帝陛下是打算推广这三样作物。

这样的高产作物,一旦全国推广,对他们有害而无益。

于是乎,众人纷纷出声反对。

“世间绝无可能有如此高产的粮食!”

“人吃五谷,这是常识,除了五谷之外,哪里还有什么新的作物?”

“谁敢保证,这新作物无毒?”

“亩产数千斤的粮食,简直是胡说八道!”

“陛下,臣弹劾徐光启欺君!”

“危言耸听,妖言惑众,荒谬之极!”

王晨恩喝道:“肃静,御前不得失礼!”

崇祯脸色阴沉下来,冷漠的目光,从那些反对的大臣身上掠过。

大殿内,顿时寂静无声。

“这三样作物,早就在福建、广东等地耕种。”

“并且就在京郊昌平赵家峪,有人在全村推广三样作物,因此在大灾之年,依然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能吃饱。”

“这是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你们不曾问过,更不曾查过,怎么就断定徐卿是在危言耸听,还要弹劾他?”

崇祯面带怒意,声音冰冷。

他不仅震怒,同时也失望极了。

‘叔父’说的一点都没错。

这些大臣,心里装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

哪里会去管百姓的死活?

以前还真是瞎了眼,竟然指望靠他们来中兴大明?

在崇祯目光的注视下,大臣们刚刚有些暖和的身子,又是一阵寒意。

徐光启大吃一惊,问道:“臣斗胆,敢问陛下,这人是谁,竟然也知道玉米、红薯、土豆?”

崇祯答道:“此人是一名道士,道号云逍子。”

韩爌想到前几天的事情,顿时心中一凛:这道士,莫非就是那蛊惑陛下的妖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